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熊健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安徽省 六安市 237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必须重视有效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在培养教学中使学生面对学科问题时真正具备触类旁通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重要性及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迁移理论;高中化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机械性的教学手段,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此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标要求严重相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细致研读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的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固有的观念,对已经获得的技能知识以及经验等进行有效的转移,使其能与新的学习情境产生关联,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以及强化。客观而言,学习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输入过程,学习期间,要求学生能反复进行巩固、思考以及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真正达成新知识的学习目标。对于人类来说,学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先天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以及条件下,学习这种先天潜能将得到释放,便于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新知识实现有机结合。高中化学学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分子以及原子的相关知识,是自然学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涉及的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及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化学知识也逐渐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以及新的物质。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单纯通过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方式往往很难达成相应的目标,因此,教师要足够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大力培养,使学生能独立通过已经具备的知识有效理解新的化学问题以及化学知识。可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大力培育学生的迁移知识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头脑中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具有的关联性得到有效强化,而且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体会,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到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评价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高中化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能够及时吸收,且在课后缺乏正确的复习观念,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不仅如此,部分教师通常会利用较短时间完成高中全部化学知识的讲授,却利用大部分时间开展复习或是指导学生根据高考要求进行测试与训练,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意识。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出现过于依赖教师讲授、缺乏自主思考意识的现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部分教师为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授课任务,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只是简单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呈现化学实验,并未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实践操作契机,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均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3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3.1结合变式练习发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想要有效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适合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非常多,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多种不同的变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实现不同部分知识内容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托某一例题,通过对例题中涉及的条件进行转化,带领学生分析变式。在此教学方法应用下,学生将更熟练、更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有效整合已经学习过的问题和知识,通过合理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化学结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2实施实验活动,提升实践迁移能力

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全新要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实验活动的重要性,并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探索时间,从而使学生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严重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尝试进行自主操作,从而在直观的情境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切实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水平。

3.3通过类比联想引导学生正向迁移知识

随着学生学习的知识增多,程度加深,其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得到巩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自己所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类比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所学的化学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点间联系进行有效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技巧以及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有效培养学生正向迁移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单元总结,引导和启发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归纳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找到不同知识点间具有的共通之处,使学生能在知识点间构建联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3.4在归纳总结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迁移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关键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新旧知识间具有的关联性,结合自身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生成,达成新知识的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知识点之间普遍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尤其对于一些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点要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和总结发现某一知识点具有的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某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共性联系,使学生稳步形成知识迁移意识及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指导,有效培育学生的迁移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

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部分基础的任务,培育学生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当然,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应重视深入研究明确培育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晓明.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18):85-87.

[2]孙忠元.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深入开展和研究[J].学周刊,2022(28):93-95.

[3]方圩滨.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25):156-158.

[4]陈孝.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23):12-14.

[5]张欣.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