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成本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浅谈项目成本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思路

杨小小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 401147

要:项目成本管理包括项目投标前期决策、目标责任测算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纠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使项目的成本测算更准确、成本管理更高效。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成本测算;项目成本管理

引言: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对于企业的品牌运营,市场推广,提高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准确的测算项目成本,更好的进行项目成本管控,对企业创效有着特殊作用。信息技术在近年来飞速的进步与发展着,我国各行各业也引入了该技术,建筑施工行业也同样如此。作为施工单位,同样也需要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

一、成本要素及其特点

成本测算主要分为标前测算以及标后施工阶段的责任成本测算,标前成本测算有助于企业了解目标项目经济指标情况,是投标报价的参考,责任成本测算则有助于项目运行成本的监控与预警,因此,成本测算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成本测算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措施费、规费和现场管理费,这些要素通常有地区性、专业性、动态性以及季节性几个特点。

(一)地区性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劳务市场价格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不同城市的人工费也不同。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如建筑行业中占比较大的钢材及混凝土,在一线城市的价格不仅采购价格较二三线城市更高,材料运输费用也会增加。另外,不同地区对项目措施费用的投入影响也非常大,例如北方平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出现沙尘暴或雾霾几率较大,对项目的文明施工要求较严格,因此成本投入较大,需要考虑较多的相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例如垃圾外运、扬尘管控措施费等。这就造成了即使是同样的施工内容,在不同地区测算出来的成本也是不同的。

(二)专业性

专业性集中反映在建设工程的专业化上,工程项目建设这一行业涵盖的专业纷繁细杂,专业性比较强,例如我们单位涉及较多的地铁建设项目,就包含了市政、道路、隧道、建筑装饰安装、轨道安装、电气化工程等。其中最特殊的轨道工程专业,使用的材料例如钢轨、轨枕、扣件等在其他建设领域基本不会使用,涉及到的机械设备如轨道车、铺轨车、平板车等也仅仅在地铁及高铁建设中涉及,其他例如公路、房建项目基本不会使用,因此上述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获取渠道狭窄,不属于市场普遍可以询价的部分,具有其专业特殊性。

(三)动态性

工程项目建设行业本身是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不断地收集和补充新的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动态更新,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如最常见的政策性人工、材料调差等,均有当地造价中心按照月度公布信息价格。地铁项目的建设项目周期与其他的建设项目相比也较长,动态性的特点导致项目成本往往与合同初期产生较大差距。

(四)季节性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省市之间气温差异非常大,建设行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北方由于冬季与夏季温差较大,部分地区会有冬休等原因导致管理费增加,因此项目实施的季节不同,也会导致项目成本测算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轨道工程施工,包含混凝土施工、轨道调整、焊接等,冬季混凝土施工需要考虑额外的添加剂,养护方案也需要根据季节变更;季节及温度会对钢轨应力有影响,相关的轨道精调、盈利放散等工程施工需要进行各种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额外的施工措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二、成本测算现状

在目前的项目成本测算时更多的还是依靠项目成本测算人员的个人工作阅历,人为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大,成本测算只有大体的方法和模式,缺乏确切的标准。材料价格、分包单价等成本测算要素信息,目前还是需要成本测算人员通过向供应商询价、网上搜索或者咨询相似项目的商务人员等途径获取。

目前我们公司也制定了片区化管理的相关办法,旨在实现资源共享,降本增效;公司根据项目布局、专业和资源优势,确定片区范围,集中资源做好片区范围内资源统筹、协调、对外经营等工作,形成片区内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生产经营协调发展。片区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主要就是考虑到了该片区内的各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相似的工程现状,遵循的政府相关管理要求、造价系统文件等都是相同的。鉴于上述原因,在成本测算时,同一片区内各项数据的地区性差异影响将被降到最低。但是作为施工企业下属的项目来说,由于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往往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项目人员会分散重组到其他片区成为新的项目,但是片区内项目的相关数据掌握在项目特定的实施人员手中,片区内的项目劳务分包、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单价信息往往会随着项目的结束、人员的调动而流失,尽管上述信息在施工过程中都录入了一体化信息平台中,但上述信息在片区管理项目之间无法有效流转,系统平台的存在仅作为一个信息收集工具,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信息共享并没有实现其价值。

三、信息化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数据库

构建片区成本要素数据库,一是按照公司承揽的施工项目进行分类(城市轨道施工、房屋建筑施工、市政道路施工等),二是按照公司划分的各大片区进行分类,对上述分类的区域分别建立对应的专业成本要素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按照各类项目涉及到的劳务施工分包、主要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措施、人员管理费用清单进行分组,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查询等功能,将信息资源变成了企业共享的数据,旨在降低成本测算人员的成本要素信息获取难度,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二)优化信息平台

对目前实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作为向数据库输送信息的工具,代替人工咨询统计工作。目前各个项目各部门合同评审已经挂接了包括企业劳务定额、主要材料消耗定额以及机械设备等,应当对信息平台的功能进行进一步优化,按照组建的数据库,将各个项目录入到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抓取并分类录入至数据库中,作为实施数据以供参考,避免因为项目人员变动导致的数据流失。由于公司承建的各类施工项目遍布中国各省市,公司层面的信息平台可以将各省市造价机构公开的信息价等造价数据纳入企业数据库中实时更新,以供查询,同时也降低了项目人员获取部分省市信息价的难度。

(三)查询权限划分

公司层面定专业人员对数据库查询权限进行维护,按照公司片区化管理人员的调整,适当的给予投标成本测算人员以及片区内职能部门人员查询相应部分数据库的权限,一方面是企业的数据保密性得到的保护,另一方面能够更精准的开放数据便于相关人员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成本管理。

(四)制定成本测算模版

为了避免出现成本测算中人的因素的影响,公司应通过分析信息平台收集到的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制定针对各类施工项目的成本测算模版,结合企业相关定额指标,实现以下功能:

以城市铺轨项目成本测算举例,对于可以量化的劳务分包及材料采购,将业主清单录入系统后,根据针对录入清单中不同的项目特征,提取所需的劳务定额、主要材料消耗定额,按照业主清单数量计算相应的劳务及材料数量,根据片区数据库中提取的采购单价及信息价,计算项目的劳务成本及材料成本;对于机械设备及周转料,成本测算人员只需要根据计划的机铺基地、散铺基地数量及持续时间,相应作业面数量,能够根据模版确定相应基地所需的机械设备、单价及时间计算设备租赁费、周转材料费用;对于无法量化的措施费,则可以调取本片区已完工项目的实际措施费进行分析测算,给出措施费项目建议清单及指标供成本测算人员参考;管理费则可以将公司的经费指标等相关文件录入系统,按照合同签订金额进行取费。

总的来说,就是将零散的、需要由成本测算人员自己寻找的各种数据放到系统中,使之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提取到所需数据,减少误差。对于无法准确计算的费用,则由公司根据相似项目数据的分析给出参考指标,保证项目成本测算的准确度。

(五)开发成本要素分析预警系统

片区内数据库的作用除了在成本测算时供查询数据以外,还应对实施中各项目发生的成本要素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当发生较大偏差时进行预警。例如当某一项目采购的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同一片区其他项目的采购单价一定比例时,系统将对该项目进行预警,提醒项目人员对该项材料进行复核,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对下属各项目的统一管理以及监控。

四、在成本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预测、管控、计算、决策等方面内容,第一步就是成本预测,成本测算准确了,根据成本测算做出的各种决策才有意义。而成本的管控,各要素的采购单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即:将需要人来进行的数据统计、分析变成由机器来完成,解放了人力;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数据变成共享的信息,有助于片区内各项目部第一时间掌握材料、机械及人工市场的价格波动,在投标报价阶段及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测算准确度更高,也方便项目管理人员选择更适宜的材料、机械设备及劳务队伍,进而控制工程造价成本,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健全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信息标准

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信息沟通较少,标准缺乏,但是企业往往会在不同地区之间流转施工,频繁的地区更换会造成项目管理人员难以利用有效数据信息,进而对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不利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实施与运用,能够逐步健全不同片区内的管理要素信息标准,收集相同片区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分类入库,形成不同片区内部较为统一的信息标准,便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获取,省去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浪费,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有利于构建便于查询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对于目前企业实行的片区化管理来说,关注片区内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储存,构建片区内适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有利于片区内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同时,通过构建信息资源数据库,可降低信息遗失概率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减轻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工作量,还能提升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具体来讲,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资源数据库查询与掌握该片区内长期以来各个项目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不会因为项目结束、项目相关人员调离导致数据的遗失,实现各项数据信息的快速便捷传递,形成强大的数据网络,对于项目资源优化配置而言意义重大,可有效提升经济管理项目的经济管理效益。

五、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推广

(一)提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

施工企业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施工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优势,从而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此提升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信息体系,除了现在做到的各系统对于项目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外,更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对各项经济数据予以保管和分析处理,组建成熟的信息库,方便相关人员的翻阅、审核及决策使用,加速推进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进度,从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还要做好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教育,除了要宣传信息化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以外,还要求相关人员了解并学会使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的工程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组建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

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及进度,组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且高效开展。除了加强现有经济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上的的培训及管理,还应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通过定向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多高素质人才。此外,作为工程经济管理人员本身,也要积极改变观念看法,主动学习各种信息化技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保障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快捷、更全面的加强信息的共享,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效率,获取企业各项目定额执行水平。现阶段,尽管部分施工企业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不过应用水平较低,施工企业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使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充分结合,推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55-56.

[2]叶堃晖,杨成瑶,竹隰生,等.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3):37-42

[3]杨琼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5,(03):260+266.

[4]孟青莉.刍议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0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