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1段真真 ,2曹浦

1开封黄河工程开发有限公司金龙分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2开封祥符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经济成本、后期运行作用发挥,与水利行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存在直接关系。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部分。因此,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的同时,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保证信息化、智能化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水利行业的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如何科学及合理开发及利用水资源是现阶段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及促进农业灌溉工程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深远意义。据此,文章以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为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1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作用

1.1提升建设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有直接关系,其建设管理作为保证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落实高效的建设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等应用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确保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信息,对信息之间存在的差异、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更好地实施管理。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建设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准确的收集、反馈、统计、分析多个数据,不仅可以对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提升建设管理实际效率,还能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1.2提高建设管理精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基于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对于各项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高,精确度要严格控制在相关要求范围内,如系统设置的参数,要求浮动上下不能超过0.1,要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一旦超过设定的浮动范围,就要及时告警并停止运行,检查系统运行是否存在故障。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模型技术,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实施空间布局,从水利工程实际建设各个环节入手,实现点对点的精准管理,提升建设管理工作针对性,保证工程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发展进程。

1.3保证建设管理的科学性

建设管理和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维护,或者是从各个建设环节落实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有效性。因此,科学有效的建设管理与全面系统的评价是保证水利工程高效率、高质量实施的基本。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通过高效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的管理和评价。如在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耗费的工期进行判断,为工期安排提供参考。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管理的支持下,能有效提升建设管理、评价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的稳定、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2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2.1完善水利工程勘察设计

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在施工环境勘察方面,通过点位测设用于对水利工程所在的目标区域中各个布点的经纬度与高程进行精准测量。控制测量主要用于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加以精准测绘与三维刻画,帮助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人员提前对施工场地内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掌握,以便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等。在工程设计方面,可利用BIM技术对水利工程中各个对象如出水管道、引水渠等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对各对象的属性参数进行精细化设计,并利用结构计算与碰撞测试等检查工程对象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参数调整,利用良好的属性图形关联机制实现参数调整下三维模型的自动渲染与更新,为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2.2高效利用数据

数据信息作为建设管理、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收集、分析和利用,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有效性的根本。因此,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持。首先,在对智能化系统中关于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分成前端、后端2个系统,其中前端主要负责的是信息采集录入,在资料录入设备或者自动化设备的支持下,实现对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录入。再将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转化为表格,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等待处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有用信息的快速提取,免去二次输入数据的操作,减轻人员工作量,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方式包括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设置、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信息的复制和拷贝限制等。保证信息安全能够为质量评价的公平公正提供保障,对于帮助相关人员、部门真正了解水利工程当前建设、运行和管理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微服务架构技术

信息化服务系统开发采用“微服务开发规范”,按照微服务架构原则分解和开发小而独立的应用,每个应用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采用轻量级标准化的通讯机制(RESTAPI)互联,且遵循松耦合和高内聚的原则,服务直接低耦合,服务内部高内聚合,便于模块化集成和扩展。综合分析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涉及的各业务数据流,并考虑不同终端设备的应用,本质量监督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来实现。每个微服务相对而言更为简单和灵活,能够独立的部署,将庞大的应用分开部署到若干小的服务器上去,降低了硬件成本的同时还能方便运维。

2.4GPS技术的使用如

今,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特别是用于测量和获取基本数据。传统的工程数据库调查需要更多的人力,并要求工作人员使用施工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影响整体发展,精度有限。在卫星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卫星提供定位定时服务是现代工程中最重要的测量手段,也是当今建筑水利工程的首选测量技术。GPS技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高精度卫星定位方法,具有高精度。获得数据后,可以使用GPS技术来准确测量数据。得益于实时GPS技术,实时数据的整体精度是可用的,因此数据的准确性也非常高。当GPS技术用于工程研究时,它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降低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工人把测量点放在相关空间,输入要求,就可以找到一个精度高的起点,方便准确。

结束语

信息化是目前各行业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应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监控水利工程进展,完善信息技术在日常运营和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变水利工程的机械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张猛,印丽娟.浅析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融合[J].中国设备工程,2022(07):80-82.

[2]刘丽敏,赵鑫,洪珣.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思考与构建[J].河北水利,2021(10):45-47.

[3]杨理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