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周威睿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 4343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选取93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辅助患者完成多层螺旋CT诊断与血管造影诊断,以后者为金标准,探讨前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显示,93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有72例确诊,设为阳性,未确诊的21例设为阴性,阳性率是77.42%、阴性率是22.58%。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1例,阴性22例,真阳性70例,真阴性20例,敏感度是97.22%,特异度是95.24%,准确性是96.77%,阳性预测值是98.59%、阴性预测值90.91%。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诊断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多层螺旋CT技术;血管造影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重的背景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升高,有10%的患者属于大面积脑梗死,病情比较严重,死亡率超过80%[1]。脑梗死的病理分期一共五个,其中超早期是超急性期,也就是发病6h内,该阶段属于黄金治疗时间,但此时患者的脑组织密度变化并不明显,但若能在该阶段及时静脉溶栓,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2]。多层螺旋CT技术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此次研究以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3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选取93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有54例,女性有39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5.72±4.49)岁;发病时间0-6h的患者有40例,发病7-24h的患者有30例,发病24h以上的患者有23例。

1.2方法

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所用仪器是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提前调节仪器的相关参数。辅助患者将头部金属物品全部祛除,帮助患者维持仰卧位,下颌适当内收,两外耳孔和台面相等距离。将患者的听眉线或是听眦线作为基线,从基线开始扫描,一直扫描到颅脑顶部,适当倾斜仪器设备,让射线和患者的颅底平面维持平行状态。CT常规扫描时,层厚设置为5-10m,若怀疑患者存在颅底骨折或是颅脑肿瘤,则实施薄层扫描并将层厚调节为1-2mm,成句调节为1-2mm,扫描间隔是5-10mm,管电压是120kV,管电流是120mA,扫描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神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有效处理。

1.3观察指标

以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结果、诊断参数,包含阳性率、阴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录入SPSS22.0处理。

2·结果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93例疑似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有72例确诊,设为阳性,未确诊的21例设为阴性,阳性率是77.42%、阴性率是22.58%。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1例,阴性22例,真阳性70例,真阴性20例,敏感度是97.22%,特异度是95.24%,准确性是96.77%,阳性预测值是98.59%、阴性预测值90.91%。见表一。

表1 多层螺旋CT诊断与血管造影结果比较

血管造影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70

2

72

阴性

1

20

21

合计

71

22

93

3·讨论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卒中总称,包含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等等,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属于高发群体[3]。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与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该病多在休息期间、睡眠期间发病,临床症状和梗死部位存在密切关系,患者发病后多伴有偏瘫、失语与感觉障碍等。脑梗死有较多类型,其中病情比较严重的一种是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多因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干等阻塞导致,阻塞现象令动脉供血区脑组织有缺血缺氧现象,继而诱发局部脑组织坏死,继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多层螺旋CT技术是现今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该检查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且可重复进行操作,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创伤,检查安全性较高。通过该影像学检查,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的脑组织、大脑动脉与颈内动脉等部位的实际病变情况,可及时发现脑梗死相关征象,后采用图像处理工作站重建影像学图像,观察图像中是否有脑回稍变平、脑沟狭窄等多种脑梗死征象,可辅助临床及时确诊并治疗疾病[4]

综上可知,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诊断结果与诊断参数均十分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TAO WANG, JIANHUA ZHANG, DONGHUA ZOU, et al. Massive Brainstem and Cerebellum Infarction Due to Traumatic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in a Motor Traffic Accident: An Autopsy Case Repor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xaminers,2021,42(2):194-197.

[2] 李兆勇,梁俊生,王青云,等. 多模态MRI联合CT评估大面积脑梗死相关脑皮质层状坏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1,19(4):338-342.

[3] 鲁本艳,胥胜江,李钟艳,等. 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2):102-103.

[4] 肖文,张建军,潘宁,等. 不同阶段大面积脑梗死头颅CT、MRI检查影像学征象及其预后评估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8):22-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