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分析

戎慧

江苏省盱眙县黄梅剧团  211700

摘要: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大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与京剧、豫剧、京剧,评剧被称为五大戏剧曲种,黄梅戏与其他曲中不同,黄梅戏主要以语言服饰妆容和伴奏及唱腔展现独特的戏剧形式,他丰富形象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最受欢迎的戏曲,并且黄梅戏在中世界国际戏剧中也占有独特位置,因此本文将针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戏曲的起源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直至宋元时期才形成戏曲雏形,历经八百年发展才得以形成独具特色表演形式的黄梅戏,黄梅戏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年,主要凭借的就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人作为一名黄梅戏艺术表演从业人员,针对黄梅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提供一些经久不衰的经验。

一、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量逐渐缩小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海外艺术和通俗文化的引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戏曲艺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欣赏风格与欣赏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丰富化特征,以往单一的戏曲演出模式很难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全国戏剧艺术演出市场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多数文艺团体停止了排练演出,演艺人员往往自创致富道路,导致我国黄梅戏表演逐渐被人们淡忘。

(二)领军人物较为匮乏

我国戏曲一直都比较注重剧种领军人物的力量,也就是“角”的力量。具体来说,梅兰芳、周信芳是京剧重要的领军人物;陈素真和常香玉等人则是豫剧重要的领军人物。而黄梅戏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就在于严凤英、王少舫、黄新德以及马兰等大师,这些名人对黄梅戏戏剧种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现在的黄梅戏界中,大大缺少代表性极强的演员,比如像严凤英、黄新德等这样优秀的大师。

(三)新秀培养的断层

人才培养是戏曲发展的核心,尤其对于戏剧新秀人才的培养。现阶段,黄梅戏在表演新秀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是一项较为漫长的系统化工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然而在现行的社会形式中,主动学习戏曲的人才少之又少,戏剧市场迎来了并不景气的局面。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黄梅戏表演的新秀培养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

二、黄梅戏的唱腔特色

黄梅戏表演过程中唱腔是最具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每一种唱腔都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黄梅戏主要分为主腔、三腔及花腔。

主腔:主腔作为黄梅戏中最具表现力的唱腔,他的音乐结构主要是以一板腔体为核心,这种唱腔的特点能够与其他唱腔明显区分开,也就是说,黄梅戏中并不是所有的剧目都能够用主腔,主腔通常用来用来唱七字句和十字句,并且曲调所采用的也是垛句。所以,主腔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主腔,主要是因为它的音乐形态和功能。

花腔:黄梅戏中的花腔主要是有民歌形式演变而来,但是花腔在黄梅戏中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歌的作用不同,在黄梅戏中采用花腔进入到剧情中,能够有效的表达或传递出人们的心声,能够让人们在视觉与听觉上与戏剧产生情感共鸣,促使听众对黄梅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天仙配》中采用花腔唱法,前半段能够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后的幸福,后半段也是能够让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两人分别的无奈与遗憾。由此可见,在黄梅戏中使用花腔唱法,通过表演者唱腔的转换能够让观众更好的进入到戏剧情景当中,这样一方面增强了黄梅戏的表演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喜爱黄梅戏。

三腔:三腔是黄梅戏中彩腔、阴司腔与仙腔的总称,他们之间作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综合了曲排体和板腔体,以此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腔体,这一唱腔不仅有板腔体的特点,同时还有曲排体中定格的感觉。并且三腔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们来源都不相同,其中花腔由小曲演变而来,阴司腔是来源于青阳腔,则仙腔是是吸收道教音乐特点而来,这三腔不仅来源不同,并且所作用的情境也不相同。比如,彩腔通常是表达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而阴司腔是表达对将死之人和已故人的悲伤情感,则仙腔所表达出的是洒脱的气度,或是通过特殊处理还能够表达出悲伤的情感。

三、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语言是所有戏曲曲种中最为丰富、直观的,黄梅戏起源安庆地区,并由此地区发展盛兴,因此,黄梅戏所采用的语言安庆方言居多。

(一)独特的声母发音

安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声母发音,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声母着力点不同,安庆方言是结合了南北方语言的特点,这就导致演员在演唱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这一点,比如一“鞋、吃、街”这些字就需要演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发音,要知道安庆方言不仅遵循课声乐理论的出字规律,同时,安庆方言,还具有很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黄梅戏才能广受大家的欢迎和喜欢。

(二)安庆方言具有合辙押韵特点

黄梅戏和其他戏曲一样,唱腔艺术都十分具有地方语言特色,其中黄梅戏表达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较为合辙押韵,虽然传统声乐规定戏曲中要统一标准普通话,但是黄梅戏中还是保留了其地方语言的个性部分,例如黄梅戏中十三韵,在十三韵中明确将黄梅戏演唱押韵分为三类,如韵母不同但是音腹相同、元音不同但是韵尾相同、韵母相同三个类别,因此,在黄梅戏中才能够保证曲调和韵律合辙押韵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地方语言特点。

四、黄梅戏表演特点

其余黄梅戏的表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黄梅戏有着非常鲜明的普适性和大中型性,然而黄梅戏中的质朴性主要表现为,黄梅戏它身段源于京剧,京剧中表演要求步伐和手眼都讲究“圆”字,但是京剧由于很多传统剧目历史元素较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表演规模和形式。但是黄梅戏不同,它是由民间歌舞及演唱发展而来,曲目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演绎的民间故事,所以这一表现形式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其质朴表现极为明显。此外,就黄梅戏发展历程而言,黄梅戏曲目通常前身都是民间小调,这个民间艺术有着明显相同特征。而黄梅戏大众性主要表现为表演特色,黄梅戏与昆剧和京剧相比,黄梅戏更加年轻化,为了能够更好的让人们喜爱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已经做到了与时俱进,因为有坚实的生活化内容作为基础,所以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很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这也充分的表明了,无论是哪一种戏剧形式都不能够脱离实际生活,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这些艺术表演将不复存在,可见黄梅戏发展大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要朝着高于生活的方向发展。

五、黄梅戏服饰及妆容特点

黄梅戏通常在表演中所穿着的服饰为汉服,这与黄梅戏起源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黄梅戏起源于明宋时期,所以黄梅戏的服饰也基本上都是汉服,并且黄梅戏的戏服与京剧戏服不同,京剧戏服通常十分华丽、浓墨重彩,而黄梅戏的戏服通常都比较清秀淡雅,风格可谓是独具一格。而黄梅戏的妆容特点主要重视眉眼部分,黄梅戏的妆容主要讲究的是神韵和晕染,就好似古代仕女画的淡妆一样,十分的淡雅朴实,并且黄梅戏与其他剧种妆容不同,其他戏剧可能追求的是浓妆艳抹,卓尔不同,但是黄梅戏所追求的是清秀淡雅,在表演中渗透更多的色彩。由此可见,黄梅戏无论是在服饰上还是在妆容上都是比较重视清秀淡雅,所以,这也是黄梅戏备受欢迎之一。

六、黄梅戏乐队伴奏特点

在探究黄梅戏表演艺术过程中,不仅仅要基于唱腔特点、表演特点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升,同时还要针对黄梅戏乐队演奏进行研究,因为黄梅戏中的乐队伴奏也极具特色,由于黄梅戏发展初期并不存在乐队,只有表演者手中会持有两件乐器进行卡点伴奏,这也就渐渐形成了伴奏,伴奏初期所选用的乐器就是单片小拔或是鱼骨,直至后期才开始应用大锣和竹板等乐器,演奏时间也发展到两三个小时时间。然而随着乐队的演变,也进一步黄梅戏的发展,并且为了让黄梅戏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黄梅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还引进了托腔,促使黄梅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具体发展情况发展来看,黄梅戏乐队演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之前,这一时期是黄梅戏组建小型乐队的初期,这时候乐队的人数较少,但是一般演奏者都非常专业,也是在这一阶段黄梅戏逐渐从单声要变成为多声,并且黄梅戏乐队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第二阶段便是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导致黄梅戏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第三阶段便是文革时期到今天,时至今日黄梅戏乐队在剧团的积极补救下,已成为黄梅戏中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作为中华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安吉地区风情特色,同时还能能够愉悦人们的精神思想,然而黄梅戏的风格和气质不仅仅能够通过唱腔特点所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通过表演特点、语言特点及服饰妆容特点上彰显出特点,促使人们之在欣赏完黄梅戏之后,会喜欢上听黄梅戏曲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收获良好的体验感,因此,本文之所以对黄梅戏腔调特点、表演特点、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深入描写,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仔细品味黄梅戏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以此黄梅戏的弘扬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培波. 戏曲表演艺术的“技与巧”[J]. 牡丹,2020,(24):195-196.

[2]锁婷婷. 安庆地区黄梅戏音乐及其教育功能[J]. 当代音乐,2020,(03):79-81.

[3]沈瑞东. 黄梅戏表演中如何塑造角色[J]. 山西青年,2020,(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