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治理与价值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4

探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治理与价值的影响

黄文焘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摘要: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革探索。要求国有企业在不改变自身性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提高企业市场价值,为其他类型的企业做出表率,成为行业标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开始引导、鼓励引进国外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间的合资合作,共同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在这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近几年来,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文件的出台,也进一步使国企混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议话题。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治理与价值的影响,希望为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治理;企业价值;影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治理与价值的影响

1. 转换企业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成分在国有企业内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所有制形式。首先,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制度。与私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代表出资人对国有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其个人并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部分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可能不强[1]。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企业中适当地引入非公有资本或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等方式,通过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股东、员工股东的积极作用、调动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经济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相一致,更能够基于行业市场变化,及时对企业内部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进行调整,同时也使企业的治理机构和组织机构变得规范、高效,为企业出资人的权益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其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基于传统管理方式,国有企业内部往往会出现组织机构僵化的问题,这会拖慢对管理决策的组织落实,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出现人员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会逐步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按照市场化要求调整组织形式,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运行、决策、管理将充分市场化,最终将企业打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1.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鼓励实体经济发展

一方面,在混改过程中,国有资本功能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做强做优国有资本,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通过混改引入增量资金,充裕了企业现金流;通过混改引入先进技术,提升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通过混改引入行业资源,提升了企业整体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更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使国有资本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在改革过程中,通过对市场中的非公有资本进行科学引导,可以大大减少资本投机炒作行为,避免市场泡沫的膨胀,使社会资金资源能够真正回归到实体经济的运转中。与此同时,更多的资本将被用于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国民生产生活创造出更多价值。

3. 实施股权激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在内部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从实施效果上看,人才作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种战略资源,通过股权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能够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能够协调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的共同体,充分调动参与企业经营各方的力量。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可以加快混改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薪酬,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配套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打造成为治理完善、主业突出、管理高效、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势企业。

4. 推进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更强的实力[3]。在混改的推动下,企业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的扩大,主动对标市场、对标行业先进标准,实现技术沟通、资源导入和经验交流,展现出优势互补的效果,还会更进一步通过技术积累与创新,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之后,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在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有效盘活了原有存量资产;通过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通过加快市场拓展,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最终达到企业自身与社会资本的共赢。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策略

1. 坚持增量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而非混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混入只是一种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盘活国有资本,促进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提升,同时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在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深入,认为只要是与社会资本混了,就算实现了混改。还有的管理者认为社会资本在其中的参与热情低,主要是因为缺乏对企业的实际控股权。而实际工作上,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体量一般都不小,社会资本混合的目标是实现资本的增值,希望利用与国有资本的合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为了提高改革的有效性,要坚持增量改革的原则,不能轻易地放弃控股权[4]。在社会资本混入前,要构建起规范的法律制度,为各类资本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放弃国有企业控股权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否则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还可能会损害人民的利益。在国有企业增量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持“有进有退、有控有参、积极管理”的原则,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进行谋划实施,确保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综合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拓宽混改路径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创新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方式,拓展混改的更多新路径。可以积极探索国有控股企业整体上市,将业务板块趋同,主业关联性强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启动上市计划,或支持国有企业将优质资产通过定向增发、协议转让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控股的混改模式,鼓励国有资本以参股的方式,投资行业内具有战略价值,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或者允许开展社会资本对原国有全资企业进行控股的试点,实现生产要素、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融合式发展。国有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带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合力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在行业内部构建起良性发展的秩序[5]。尤其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可以尝试加快国有二、三级企业的混改,通过实施分类分层改革,引导社会资本从参与国有子企业的混改,甚至可以尝试逐步过渡到参与集团公司一级企业的混改中去。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同步探索混改企业的合作经营方式,通过加快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建设,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开。

3. 开展股权激励

员工股权激励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可以对员工进行正向激励,使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有企业都积极响应,开展了试点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完善了操作程序。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持股数量、持股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对员工持股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在关注员工收益的同时还要赋予他们一定的治理权利,并在这个过程中制定监督保障机制,维护员工作为企业股东的合法权益。还要在实践中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治理,使其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使员工真正地拥有参与企业治理的权利,使他们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企业发展合力,共同促进企业效率效益的提升。

  1. 清晰混改企业定位

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前,要对企业进行正确定位。首先,进行混改的国有企业,往往存在主业不集中、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情况,所以希望通过混改引入有市场资源、核心技术或管理能力强的社会资本,以加快向战略性领域、优势产业聚集,形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个情况下,更要注重对拟混改企业的科学定位,挑选合格优质的社会资本,做好混改后的长期发展规划[6]。其次,企业也要借助混改的机会,结合自身特点,想清楚通过混改要达到什么效果或解决哪些问题。混改中,引入资本只是表面形式,企业是否能够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才是混改的实质。要注意防止“混而不改”的情况,不能只有形式上的股东多元化,实际上还是“一股独大”,这样反而违背了企业混改的初衷。最后,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功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兼具市场盈利性和公共政策性的功能,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发挥企业的盈利性功能,努力实现混改后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治理优化策略

1.推动职业经理人市场化机制

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人才比较稀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的素质和能力。但在当前,符合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经理人是比较少的,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未来,要扩大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培育一支富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对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来说,要为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客观环境,为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提供机会。同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国资监管机构,可以加大管理投入、拓展管理方式,摸索出一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来更好的对职业经理人进行长期系统性培训和任期绩效考评,不断调整完善,最终构建起符合地方发展实际要求的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对于相应的企业来说,要通过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增强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危机意识,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国有企业应该对所有在任的职业经理人构建起配套的业绩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息记录。长此以往,还可以进一步搭建起职业经理人信息库,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储备相应的人才信息数据,高效配置人力资源,减少人才浪费,最大程度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2. 实行经营管理人员去行政化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构建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对那些具有一定行政职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比例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根据企业类型,在董事会、监事会中将相关人员的比例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比如在国有资本全资、控股的一级企业中,要确保董事会、监事会中具有一定行政职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比例在50%以上;而在国有资本二级及以下或参股的企业中,这一比例就要适当降低[7]。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弱化行政管理部门非经济性、非市场化的行政干预,而是要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和功能,使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很多国有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有行政级别,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向市场经济靠拢的同时,更要破除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身份的不平等性,取消高级管理人员、部分董事以及监事的行政级别,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来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最终打造出一支思想过硬、专业高效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3. 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引领作用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效性,就要坚持公平、开放的原则,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协调化发展,在确保国有资本不流失的同时,要平等保护非公有资本的企业产权及相关合法权益。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但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遗漏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资占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公司党委的领导地位,明确党组织法定地位,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对于社会资本占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有条件的要建立党支部、团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发挥企业党建这个“红色引擎”作用,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显著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4.建立有序的股权流转机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秉承国务院国资委“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则,在实际工作推进中,要依托地方性产权交易所,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探索股权的可转让性,通过建立顺畅、有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流转与退出机制,切实保障股东各方的合法权益。这其中,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市场化特征是最为明显的,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并购重组以及股权激励等形式来推进改革,并以此来实现非公有资本的进入[8]。而在退出的时候,可以采取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实现混改企业的退出。通过依法合规合理的企业股权进入、退出机制,投资者便可以放心的与国有资本进行合资合作。在构建企业股权流转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资本市场和外部监管制度的相互配合;同时也要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对各方权益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提前做好相关制度建设。为了实现企业股权良性流转,在改革过程中除了确保非公有资本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外,还要保证其在经营管理中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实现“进得来”和“出得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正在从“自上而下式”向“主动推进式”转变。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正确的选择,这是符合我国市场发展实践的重要抉择。这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在党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下,深化国企改革必定能够提档加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黄烁,秦国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关联性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5):49-56.

[2]陈思宇,张峰,殷西乐.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了公平竞争吗——来自国有企业硬化预算约束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11):16-28.

[3]狄灵瑜,步丹璐.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背景下异质性大股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比较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04):152-168.

[4]陈曙光,霍晓萍,任艺.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基于委托代理冲突和股东间冲突的视角[J].会计之友,2021(16):143-150.

[5]孙博文,张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碳减排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的微观证据[J].改革,2021(07):75-90.

[6]马新啸,汤泰劼,郑国坚.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的税收规避和纳税贡献——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J].管理世界,2021,37(06):128-141+8.

[7]霍晓萍,孟雅楠,任艺,李华伟.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投资吸引力评价研究——以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21(12):168-171.

[8]程晨.国有企业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对企业并购战略选择的影响——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3):169-170.

作者简介:姓名:黄文焘出生年月:1989.10.14性别:男学历:硕士籍贯:河南省洛阳市民族:汉研究方向:国企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