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

孙建芬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  

要: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一个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会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家庭环境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精神环境。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教养人的素质对孩子成长有关键性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受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其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家庭是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也孩子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心理健康、性格等形成和发展与家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然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有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开阐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环境影响 孩子成长 身心发展

一、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

   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除通常意义上的家庭物质环境外,还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心理环境。

(一)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孩子住房条件、家庭经济情况,也包括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它们的优劣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1.住房条件的差异体现在居住环境的内部条件是否宽敞、整洁,住房周围环境是否安静、干净等。住房条件不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干净、整洁的住房环境有利于形成愉悦的心情,给孩子美感,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相反,如果居住环境肮脏、嘈杂,孩子没有合适的场所休息、学习、娱乐,孩子心理上也容易出现烦躁、松散的情绪。

2.家庭经济情况指家庭中孩子监护人的收入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家庭之间的收入肯定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家庭收入较好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休闲娱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视野更加开阔、性格也更加乐观。而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其孩子在可能物质上得到满足,也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

3.孩子在生活中不免会接触到由家庭因素影响决定的人和事、如监护人的同事、亲友、监护人的工作内容。如果接触的这些人都是阳光、积极的,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其影响,朝积极阳光方向发展,而孩子接触到监护人工作的内容,孩子可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模仿能力,这也在影响孩子对世界探索兴趣。反之,如果孩子接触的人和事都是消极的,他们不免也会变得消极、退缩。

(二)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成长、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人口结构的不同,我们把孩子所处的家庭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等。

1.核心家庭是指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果该结构中的父母关系融洽,这将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结构。孩子在核心家庭中,可以得到父母充分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亲情的培养,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但这样家庭结构中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父母精力有限而不能得到周全的照顾。

    2.主干家庭是指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的家庭。在这种结构中的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照顾。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则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而孩子的生活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但往往这种家庭中的矛盾也比较多,如两代人不同的育儿观念和婆媳矛盾等。如果这种家庭结构成员之间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结构中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3.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单亲家庭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弊大于利。在单亲家庭中如果培养得好,则会有更好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力,但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更多地会因为亲情的缺失而变得敏感、自卑和消极。

4.重组家庭是指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成年人在曾经的婚姻或关系中有孩子。重组家庭中的孩子较多是没有安全感,在感情上会认为自己有两个家,与自己继父母关系复杂,如果这个家庭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烦躁、厌恶等不良情绪。

5.隔代家庭是由祖辈与孙辈两代人构成的家庭形式。出现这种家庭结构的原因有父辈(父母)亡故、离异或者外出打工,所以将未成年子女交给祖辈抚养。现在很多留守孩子与祖辈一起生活,就是典型的隔代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家庭中的孩子出现身心问题的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亲情的缺失。

(三)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在对幼儿的教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看法、态度和方式。不同的教养方式培育出来而孩子的性格、行为和心理健康存在巨大差异。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以下四种:

     1.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种教养方式。此类孩子的教养人对孩子有正确的认知,会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并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在这样的教养之下,孩子容易形成自信、独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2.专断型教养方式--教养人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教养方式。此类教养人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忽视孩子本身的意愿和行为能力。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之下,孩子会慢慢丧失对学习或其他事情的兴趣,会抑制自己真实的想法,也会形成对抗、自卑、焦虑等性格特征,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

3.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报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类型的教养人对孩子包容或者溺爱,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养人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劝,会造成孩子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这样的孩子也会形成抗挫能力差、自私、极端个人主义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4.忽视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长期生活在这个家庭的孩子,缺少与长辈沟通,感受不到家庭对他的关爱,在个人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也没有人对其进行管束、约制,会造成孩子自卑、抑郁、敏感多疑的性格,也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发育。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四种教养方式混杂在一起,教养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做到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性的情绪状态,它反映着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情绪状态,也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教养人职业由于类别上的不同,使得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都受到一定的差异影响,教养人的价值观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标准,对什么是好孩子的衡量标准也不相同。在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享受亲情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孩子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就显得活乐情绪稳定有独立性、主动性。有利于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在家庭心理环境差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冷漠或者教养人关系恶劣,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诸如,喜怒无常、胆小怕事、不爱交际、冷漠等心理障碍或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还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二、如何改善家庭环境

    在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后,为了帮助孩子朝健全的人格发展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教养人因在能力范围内改善家庭环境。很多家庭的家庭结构不是教养人有意愿就能改变的,所以教养人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孩子的家庭的物质环境,还可以从教养方式和家庭心理环境出发,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养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改善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的物质环境受家庭的经济水平限制,但是无论家庭经济水平如何,都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有条件的家庭意义购置高品质的住宅,而经济条件受限,不能给孩子提供高品质住宅的家庭,可以保证孩子居住的房子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这是改善家庭物质环境最起码的要求。

(二)改善家庭文化环境

改善家庭的文化环境,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对自身提出高要求,只有家庭成员自身的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努力创建家庭和谐的气氛、学习并使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才能提高这个家庭的文化环境。

1.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在上海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看到过几则关于独立生活能力的报道,在居家隔离期间,不少年轻人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即使有充足的物质供应,因为不会做饭,基本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独立的生活能力不是天生就会的,所以需要教养人有目的地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的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一味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和积极性的培养。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孩子的教养人,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到几点起床、饭前洗手等生活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会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群里,受到同伴的欢迎,性格也会开朗、乐观,做事情也会更有规律。

3.培养孩子的传统道德品质。我国是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礼仪之邦,传统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陶冶人的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补充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教养人要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孩子注重人的内在美,辨别是非,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品质。

4.教会孩子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交友对一个人影响的概述。孩子除家人外,必定会接触到朋友,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年龄,在学校与朋友同学接触的时间多。所以教养人因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输入正确的交友观,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让孩子交友时有个指导方向。教养人应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在必要时进行必要的干预,让孩子辨析朋友的良莠,并学会在朋友有不当行为时进行规劝。

5.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现在的孩子成长于电子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好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纵观当今社会,手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但很多教养人表示自己无法控制孩子使用手机,这都是因其过早给孩子使用手机而不加节制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养人不能放弃管理,可以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规划孩子时间的办法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如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如运动、乐器等。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1.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关系和谐是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主干家庭还应包括婆媳关系等。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需要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努力。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果处理,处理问题时应本着共同提高的原则来解决问题,至少不该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冷战。

2.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家庭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多交流、特别是亲子之间的交流。教养人应当坚持平等的原则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过早对孩子的想法做出批判,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情绪,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3.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心。自尊和自信会影响人的行为态度,没有自尊和自信的人行为散漫、做事不积极,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重要。教养人应该给予孩子够足的尊重还能培养,只有孩子感受到了外界对他的尊重,才有利于其自尊心的形成。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养人应给予孩子适当的任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切勿不苛责的批评、讥讽,在孩子完成任务时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这样便有利于孩子形成自信心。

三、结束语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一个环境,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环境,家庭环境、教养人的生活态度、情感表现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教养人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教养人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需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积极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释放正能量,从而给孩子每个阶段的正常发育、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宏芳《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出自《优质教育与幼儿发展: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年11月

【2】迟毓凯《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程》[M] 广东: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8

【3】吴念阳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2004,(04) :812.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