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分析

殷魏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225400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立德树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而思政教育作为德育的关键内容,其本身具备非常高的育人价值,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能够将其合理融入到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教学中。而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是实施文化知识教育的重点,内含丰富的人文素养,是渗透思政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政教育  渗透可行性

引言

基于新课改制度开展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相较于在学科教学中传授学生一些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师更注重的应该是对学科人文教育价值的发挥,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来渗透思政教育,持续且高效的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利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来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态度和规范行为以及健康思想。对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合理优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出高中语文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让学生在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通晓道理、塑造品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单单是为了积累知识,因此,新课改一再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而要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靠思政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三全育人”的教学方针,将思政教育合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内涵奠定了其渗透思政教育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提高个人思政意识的同时,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可以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其影响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然而,以往的高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等各类因素的干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是相互独立的,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只是解析出了语文教材中思政内容的浅层意思,却没有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导致高中语文学科渗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不高。

所以,基于新课改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渗透方法,将两者融合到一起进行同步教学,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符合教学的实际需求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模式和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仅限于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以及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的鉴赏与创造,需要学生深度理解课文的主旨内涵,并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共同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开展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成为了一种发展需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态度、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教学目标。

(二)契合高中生的特殊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尾巴”,此时的他们已经基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三观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事物形成个人观点,并以文字或语言的表达方式准确输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同时,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决定了他们虽然容易接受新颖的思想和事物,但也容易产生叛逆情绪,不够成熟的心智致使他们存在诸多心理和思想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而语文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更应该肩负起这样的时代重任,以教学课堂为载体来渗透思政教育,借助优美的文学作品来引导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成果。

(三)有着共同的发展要求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且达到了一定的成果。只不过新时代有新要求,语文学科也同样逃脱不了教学改革的命运,将思政教育渗透其中,就是教师解决课堂教学单一、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下降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课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崇高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担当等,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同时,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参考,更有利于发挥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优势。

(四)有着一致的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优良道德品质为主,这一点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而通过合理渗透则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上述目标,确保学生在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都有所提升,同时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所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五)有着良好的理论支持

根据相关学术研究,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同向发展需要良好的理论支持,在探究学科与课程的过程中向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度融合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用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态度,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这些理论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支撑。

(六)正确的引导思想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带动了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一些不良的西方文化提供了可趁之机,很容易对思想观念还不够稳定的高中生产生一些错误的引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来实现学生拓展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更合的平衡语文和政治教学内容,形成大思政格局,通过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来扭转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顺应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立德树人”根本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推动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这一点与思政教育存在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教学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使然,两者有着共同的发展要求、一致的教学目标以及良好的理论支撑,能够充分发挥出高中语文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积累文化知识的同时,在其引导下形成规范的行为思想和正确的三观态度,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迈进。

[本文系泰州市 2022 年度教育教学专项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tjkzxzd202200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伟.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2(33):44-47.

[2]吕金玲.思政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方法思考[J].智力,2022(30):49-52.

[3]房国玉.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3):8-10.DOI:10.13525/j.cnki.bclt.202203002.

[4]熊海莲.论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02):70-71.

[5]胡韦琳.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