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春凤 ,陈剑 ,朱利 ,张佳 ,吴月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模式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研究》(编号:CSFGG-2022121)

摘要:目的: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齐齐哈尔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DVT知识掌握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经过干预,试验组明显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有利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促进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髋关节置换术;DV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肺部循环系统,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面临生命危险。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术后血栓发生风险较高。本研究选取了60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析探讨采取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的实际临床价值,具体操作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齐齐哈尔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病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1-77岁,平均(66.45±2.71)岁;试验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2-75岁,平均(67.88±3.0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病情上无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术中、术后对症护理,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1.2.2试验组:采取caprini 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措施如下:

(1)早期筛查:指导患者家属填写《深静脉血栓早期筛查表》,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体重、用药史、疾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疾病情况。

(2)评估评分: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包括30多个危险项目:年龄、实验室检查、手术等级、病史等,每一条目1-5分,将深静脉血栓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0-1分低风险,2分中风险,3-4 分高风险,>5分极高风险。对于较为危险的患者,要根据护士的评估为准。入院首次评估,>3分患者每周评估1次;≥4分患者三天评估1次。

(3)成立预防深静脉血栓小组: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师组成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小组,护士长带队做好血栓风险评估实施及预防血栓相关知识培训,小组成员进行监督和互考,分析各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使小组成员具备对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能力及对风险较高患者的重点监护及护理措施的落实。

(4)分级护理:对于评分<2 分的患者,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做好相关预防,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护士交接时,观察患者下肢情况,避免局部肢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必要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其次,对 评分3-4 分患者,加强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踝泵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使用机械预防措施,使用充气加压装置,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调节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护士加强宣教指导,协助其调整体位,注意保暖,定时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下肢出现血液循环不良。对于评分>4分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双下肢疼痛、肿胀,皮温变化,测量双下肢腿围,定时评估血栓风险,除机械性预防措施外,采取预见性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对评分>5分的患者,小组成员加强护理干预及宣教,避免肢体按摩,降低翻身次数,避免血栓脱落,配合医生,结合具体治疗,提供适合的护理措施。小组成员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汇总并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1)DVT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危害、预防等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计1-5分,分为12-60分,评价患者对DVT预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2)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内容涉及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总分100分,<70分为差,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每组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23.0 软件完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DVT知识了解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知识了解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明显试验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知识了解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DVT知识了解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

对照组

30

40.63±4.28

75.36±6.12

试验组

30

48.27±6.35

87.15±8.04

t

-

5.243

4.867

P

-

0.005

0.003

2.2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对比

经过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明显试验组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对比

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概率

对照组

30

4

13.33%

试验组

30

2

6.67%

X2

-

-

6.341

P

-

-

0.006

3讨论

目前,髋关节疾病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常见骨科疾病的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工髋关节假体代替人体已经发生病变的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该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不断增加,患者对置换术后的恢复及康复需求随之提高,护理人员在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通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心输出量减少,加之髋关节病变和手术期间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而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术前术后禁饮食,易出现血液黏稠度增高,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老年患者术后下肢血栓发生风险更高。一旦血栓形成,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术后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需要重视下肢血栓的预防,采取 caprini风险评估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娴.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咏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8(2):113-115.

[2]单单单.照顾者协同的多学科团队干预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