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丹青中的历史记忆——吴冠中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守护丹青中的历史记忆——吴冠中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复研究

卢润彩

西柏坡纪念馆  河北平山 050411  卢润彩

吴冠中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珍藏于西柏坡纪念馆,1972年秋天,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在西柏坡创作而成,这幅画以宏大的视角把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及其周边环境等描绘在一幅画面中,纪实性的反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原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1997年5月,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2022年是这幅作品诞生50年,由于油画产生初期库房条件差、保存不当等原因,画面形成了一些病害,西柏坡纪念馆决定请专门机构对它进行保护修复,使这幅油画恢复良好的状态,为陈列、展览、研究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河北省平山县中部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发源于山西繁峙的滹沱河从村前经过,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曾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13户民房,又自己建造了一部分房子,陆续修起一道围墙,形成了一个大院。出于安全需要,中央工委对外称“工人劳动大学”,简称“工校”

或“劳大”。一年后的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与党中央也来到西柏坡,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在西柏坡会合,中共中央正式在西柏坡办公。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部署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因此有西柏坡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之美誉。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京)。从此,这座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伟大辉煌的中共中央旧址静静守候在这里。

为了彻底根治滹沱河水患,1958年中央决定在滹沱河干流,即岗南、郭苏之间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即岗南水库)。这就意味着西柏坡以及周围50多个村子都将被淹没,其中也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驻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河北省有关部门就安排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有序拆除。同时,考虑到将来要重新复原旧址,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列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绘制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草图,逐一拍照留下建筑图片影像,拆迁过程中对主要建筑门窗木架进行登记、编号,并将拆下的木料、部件等妥当存放,为今后的复原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1970年12月,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复原建设正式施工。1971年5月1日,第一期复原工程如期竣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军委作战室等复原完成,还有一些辅助工程,如厕所、招待所、扬水站等。5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开始接待观众。随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陆续复原,随之迎来了参观瞻仰热潮。

在“文革”这个特殊的时期,吴冠中随中央工艺美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河北省获鹿县(今石家庄鹿泉区)住在李村的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秋天,受西柏坡纪念馆邀请,在部队的安排下,吴冠中来到西柏坡。

为了画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吴冠中在西柏坡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寻找最佳写生角度,他爬遍了西柏坡周边的山,还多次乘木船到水库,从各个角度观察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每处旧居、西柏坡一带的房屋、村落、庄稼、树木等等进行了大量的写生。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吴冠中在西柏坡建设指挥部仓库开始创作。当时物质条件所限,吴冠中用两张亚麻布拼接在一起,形成了长179厘米,宽153厘米的布面,木工用白茬木条钉成框子,然后将画布折边包住画框用钉子钉在一起。为了结实,画框四个角各斜着加钉一根木条,形成稳固的三角形。

画面描绘的是革命圣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秋景。背景是以柏坡岭为中心的连绵群山,主体是灰沙砸顶、白墙合围、静谧庄严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前景是柏坡湖水、游船、树木等景物。构图中采用了迂回流畅、高低错落的线条,呈现为环抱型构图和 S 形构图的结合,既延伸了幽远的空间,又使观者目光集中于中心中共中央旧址建筑。色彩上运用偏暖的银灰色,冷暖色调对比统一在作品中。画面布局均衡、用色淡雅清新、意境明朗空灵,北方山村特有的乡土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画面上手持红旗穿着绿军装的红卫兵、扎着白羊肚手巾的农民和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学生,正在参观瞻仰的情景,给静态的画面巧妙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这幅画蕴含着吴冠中对革命圣地的真挚感情,体现了吴冠中个性鲜明独特创新的艺术理念,成为西柏坡纪念馆的馆藏珍品。

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现状及病害调研

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产生初期,由于西柏坡纪念馆正在建设的起步当中,没有专门的文物库房,也不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专业文物保护设备,也缺乏专业人员的保护管理,使这幅画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没有得到很有效的保护。虽然后来新建了文物库房,改善了文物的保管环境,但是以往较差保管条件已使油画形成病害,随着时间病害情况逐年增多。

1、画面污染物。早期因油画在较长时间内曾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尘土、污垢等污染极为严重,导致画面整体尘垢堆积严重,个别地方还有昆虫残体污染和其他污染物,画面原本的色彩效果已被覆盖,影响了作品原本的真实艺术效果,并对长久保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颜料层开裂、剥落及缺失。吴冠中创作这幅油画时,因当时条件所限,画布用的是两块亚麻布拼接在一起作画。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环境、温湿度变化,因画布自然伸缩或者人为搬挪等问题,画面个别地方出现颜料层的开裂情况,还有少量颜料剥落。该病害虽然不严重,但是会对油画引起更深度的损坏,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长期以往,存在较大文物保护安全隐患。

3、木质画框折损。吴冠中在西柏坡作画时,木工用约两厘米厚的白茬木条钉成了这幅画的内框。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油画的上内框折损,内框折断处从背面对画面形成冲击,造成画面失去平整出现褶皱。同时如果搬移不慎,折损的内框会对进一步画面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所以急需处理损坏内框,排除这一危险隐患。

4、画布折边钉孔锈蚀。画布折边当时是用铁钉固定,50年过去了,铁钉被氧化,画布钉孔处被锈蚀。画布边缘坚固性本来已脆弱,随着铁钉的锈蚀,使整个画的边缘多处破损、糟朽,存在绷脱的隐患。

保护修复工作的几点体会

1、委托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保护修复。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是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科研、文物保护教学与实习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具有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的甲级和一级资质。同时,有先进的修复设备和仪器,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前期,邀请国家博物馆有关专家到馆查勘油画保存现状,对绘画现状进行前期信息采集,包括背景资料、保存环境资料、保存现状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复方案,报请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后,委托国家博物馆开展保护性修复工作。

油画妥善运输到国家博物馆后,修复团队在接近文物分析实验室和平稳的工作台的条件下,采用极微量损害(肉眼不可见)的方法取样。并且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光色度/色度分析、PH 计测量、多光谱摄影灯等技术设备,进一步对油画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查勘和科学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全面掌握油画表层及深层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科学的修复程序和修复办法。

2、确定抢救第一,最小干预的保护修复原则。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我馆与国博专家沟通,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馆藏文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充分尊重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采取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的保存、延续文物的信息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形成几点共识:一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尊重文物原状,采用最小干预和可识别与整体协调性,能够小修解决问题的不做大修处理,不扩大保护修复范围;二是使用成熟保护技术,倡导预防性保护等文物保护修复基本原则。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不做主动性保护,以免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不可逆损伤;三是针对病害,通过局部试验设计保护修复技术路线,根据保护技术路线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完成文物的保护修复。比如在是否使用光油保护的问题,我馆和国博修复专家多次进行沟通。这幅画创作完成时,并没有进行光油保护。此次保护修复加上光油,首先是不改变油画光泽度的原则。因此国博专家选择先在和这幅油画性能较为接近的画作上进行实验,等合适的测试结果后,再实际在画面进行光油保护。

3、保存油画藏品原始材料和信息。随着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保存这幅油画最原始材料和信息也极为珍贵。一是更换内画框。1972年,吴冠中创作这幅画时,因条件限制,由木工制作了白茬木画框。此次保护修复时,需要更换已经断裂的内画框。关于画框的材质和样式,建议国博修复专家仍采用原来内框的材质和样式,不采用带精美装饰的现代感较强的画框。国博专家最终选用了老木材,并且对木料适当烘干,选取的木料也四边光滑重量适中。同时我们把拆下来的旧画框,作为画作上原配物品一并保存;二是对画布破损糟朽的边缘,进行了修补,不人为的更换新的画布材质进行衔接,尽量保持画作原来的风貌;三是对修复保护工作结束后,对油画进行修复后信息采集,按照西柏坡纪念馆需求,对修复后的油画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留存文物高清数据。

4、油画修复专家团队的保障支持。在修复工作开始前,我馆与国博协商约定,修复过程要全程有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与把关,确保该油画修复工作顺利成功。在修复工作开始前,修复中期,修复完成后分别召开一次专家论证会,专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实际考量,并给与指导性意见。同时,在修复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随时向专家团队进行咨询,确保修复安全顺利进行。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先后请到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10余名专家参加修复研讨会,为修复工作“保驾护航”。2022年10月31日,河北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批复文件(冀文物许字2022年3号),组织专家在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召开保护修复验收会。专家现场考察了保护修复作品,查阅了保护修复验收材料后,一致认为吴冠中油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保护修复达到了设计方案的要求,取得了预期效果,恢复了该油画的艺术生命力。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冠中曾经的学生刘巨德受邀参加了修复验收会,看到这幅作品时,他激动地说:“在鹿泉军队农场时,听说吴老师曾去西柏坡画,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他的作品。今天看到老师这幅画保护的这么好,心情十分激动,感谢西柏坡纪念馆与国家博物馆做出的辛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