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隔震功能主导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以隔震功能主导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实践探析

张嵚峰

河北共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视域下,人类思想充分解放,尤其在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员,开始关注隔震功能主导下的建筑结构设计,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既可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的基本概述进行展开,说明建筑隔震结构设计要求,探究隔震功能主导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实践策略,以期对部分学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隔震;功能;主导;建筑;结构;设计实践

前言: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性。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更为关注延性设计,一旦遭遇强烈地震,建筑结构就可以通过延性或塑性变形,将地震作用进行削弱,从而降低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害。然而,尽管没有达到毁灭性破坏,但也发生严重变形,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内部损毁非常严重,后期若是修复,会花费很大成本。而隔震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隔震功能主导下,对建筑结构设计实践进行有效探析。

1.建筑结构上设计中隔震的基本概述

隔震主要指的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较为合理的隔震支座,将建筑结构自振周期加以延长,从而增大阻尼,让结构更“柔”,削弱地震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内部阻尼大小,与建筑能耗有着直接联系,所以,隔震就要发挥其本身特性,将地震产生的能量吸收,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规避地震灾害。在建筑工程中,隔震技术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后,我国建筑行业更加重视隔震建筑物,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不管是材料选择,还是建筑结构设计,相对传统设计方法,存在一定的区别,并且设计难度有所增大。受时间限制,隔震措施既可以适用新建筑,完成建设后,又可提升阻尼效果。在合适位置应用阻尼技术,对于夹层和上层结构,都非常有效。将隔震与效能减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将阻尼比加以提升,规避建筑结构产生的变形情况,同时,与附加装置进行有机结合,还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使其在遭遇地震时,不会产生太多损伤,从而达到建筑隔震目的[1]

2.建筑隔震结构设计要求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全部建筑在设计中,都适合隔震结构,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针对隔震技术,使用与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而国际上很早就开始采用此类抗震结构,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建筑物隔震结构设计提出一定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高宽比不应大于4。这是因为高宽比小于4的结构,在地震当中,建筑周期才会<1秒,此时隔震结构就能实现能量的有效吸收,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

(2)建筑场地类型最好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并且对基础类型有着很高的要求。若是属于硬质地基,比较适宜修建隔震结构系统,将地震带来的高频能量吸收。若是软土地基,由于高频能量吸收能力比较强,采用隔震系统,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3)水平荷载应较低。重点指的是在非地震情况下,建筑物的水平荷载,由于支座抗拉屈服强度较低,在没有地震条件下,若是建筑水平荷载太大,隔震系统则会被破坏,无法实现该有的隔震效果[2]

3.隔震功能主导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实践策略

在隔震功能主导下,建筑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措施,确保建筑结果设计的合理性,从而规避地震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基础隔震

在建筑上层或者基础结构中,经常会设置基础隔震,通常会使用弹性连接,增加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以及避免地震对建筑上部位置产生的冲击,达到整体减振效果。一般而言,基础隔震结构系统组成部分主要有下层结构、上部结构以及隔震装置,隔震基本原理为充分发挥建筑结构长周期这一特性,让上部结构位移集中在底部,并且将移位减少,同时,把存在的地震能量转移至地表,或者将能量吸收,以此确保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当前,在基础隔震设置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有摩擦摆隔震、粘弹性隔震以及摩擦滑移隔震等各类方式,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合隔震装置和橡胶垫。我国在发展中,住宅建筑隔震面积逐渐增加,据研究统计,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平方米,不管是业内学者,还是科研工作人员,想要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未来发展中,还需加大基础隔离系统研发力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3.2悬挂隔震

建筑结构设计实践中,悬挂隔震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设计人员来说,采用悬挂隔震这一方式,不仅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建筑物结构中,需要实现子框架与主框架结构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地震出现时,主结构会伴随地震摇摆过程中,不会影响子结构。通过悬挂隔震这一技术,可以将建筑物的整个结构悬挂起来,其原理就是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的主体结构,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规避地震能量对主体结构产生的伤害,并且将伤害结构降至最低,从本质上来讲,其会应用到大型钢结构建筑当中,悬挂隔震的有效就是防震效果非常好,一旦出现地震,就可以避免地震能量对结构物主体产生的损害,然而,由于会应用到很多钢结构建筑,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不太适用住宅建筑

[4]

3.3地基隔震

    通常情况下,地基在建筑与地震中间,和地面会直接联系,所以,地基会直接受到地震波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一点,地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缓冲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这就使得磁悬浮和橡胶支座等隔震性能被重视起来。地基隔震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铺有垫层的方式,将地震波强度减弱。在传统设计中,垫层往往会使用砂石和粘土,有时候,还需在两者间添加土工织物,这一方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在地震基础上,能够将地基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滑动效应提升,实现减振目标。然而,在长期实践中会发现,振动会磨损垫层材料和砂层等,长时间之后,接触面则不再承受隔震作用,情况若是严重,还会发生裂纹。现阶段,很多建筑物都会采用叠层橡胶,相对于传统的粘土砂石,隔震性能会更好,实际上,对于普通叠层橡胶,构成并不完全是橡胶,是橡胶垫片中加入薄钢板,通过将橡胶与钢板科学结合,可以达到缓冲目的。在此期间,钢板也可以对相邻橡胶垫片加以束缚,此时若是橡胶垫片面临大的内向变形,还会保持应有的稳定性,成为当前使用较好的一种地基隔震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产生了一种新的减震材料——改性阻尼沥青,它不仅具备良好的隔震性能,而且可以缓解地震波,加上成本低、施工简单,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农村地区的建筑中[5]

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就要树立现代发展思想,明确隔震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实际发展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隔震功能主导下,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实践活动,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梁博张德龙李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J]. 产城:上半月, 2022(1):0185-0186.

[2] 林永洪. 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以中房·玺云台项目一期住宅工程为例[J]. 工程技术研究, 2021,(20):4-5.

[3] 李思慧. 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J]. 新材料新装饰, 2021, (016):89-90.

[4] 张闰康. 建筑结构设计下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3):4-5.

[5] 郭世杰.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工程技术, 20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