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

牛月娟

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期间还包括人民的伟大智慧。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的课堂实际,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在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各学科的首要任务。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极大提升了课堂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舒适的文化环境里能高效率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宰者,达到构建魅力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中小学生是时代的主力军,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是让学生在学校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润泽心田,义不容辞得接受教育,让学生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都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是关键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教育现状和教育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课堂是落实教育理论,执行教育策略的地方。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构建的研究较少。因此,将进一步对课堂建设研究:一、以各种形式打造魅力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渗透进每个学生的血脉中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上中华文化底色,并且贯穿在文化教育当中。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个公共课程中,从它们的切入点入手,让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育人目的。三、突出地域优秀特色传统文化,编写教育读本。并贯穿到我们整个课堂教学中。

2.研究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课题,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将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既提高了课堂的特色化,又传播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是融于优秀文化的主要场所,魅力课堂下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研究,是我们正确的抉择,也是是每个学生的必然选择。

(1)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互联网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中,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地位微乎其微,对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经过传统文化的教诲,可以提升自身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

(2)打造我校魅力课堂的需要。选取适应现代课堂的传统文化,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究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对于教师它有利于教研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我们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善”的行为,“善”的能力,为学生“一生为善,善行天下”的终身发展奠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德育工作模式。我们也有许多做法值得推广,这使得我们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优资研究的优质资源。

3.研究假设

(1)内容选择要合适。内容不准确,直接影响传统文化的质量。它的内容深奥无比,并且有好坏之分。所以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教学,需要提取文化中的精华,去除文化中的糟粕。想要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更新、优化。课堂是育人的地方,是弘扬优秀文化的契机场所,传统文化要进入课堂要经过,严肃的选择。从内容上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选用生动性和有趣味的内容,并且兼顾不同的学段选择各自的内容。

(2)推进方法要正确。从课程出发,运用信息技术传递技术等方式来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培育具有超高职业素质素养的人而使用的方法和步骤等。依据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特性,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进课堂上。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内容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如果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立的教学科目进行教学,并配上相应的校本教材进行上课,将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样说,要组织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编写有关教材。在编写中参照指导纲要的相关内容,并在以上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要求,添加科目和编制教材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主要渠道。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要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就必须给它提供丰富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支持,要求传承人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排除万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以情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效,提高青少年的立场站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去向,是得到精神的感化,厚植优秀的基因,践行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接班人。在现在人的生活中,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有一个大的鸿沟,无法跨越,不管怎么样就是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很遥远。现在很多网络红人,一批追星族的思想和由一帮偶像派演出的剧情,泛滥着我们的思想,让一些不需要脑子思考的文艺节目,虚幻、穿越的剧情腐蚀着我们的大脑。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教育流于表面。近几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急速,人民对各种文化思潮持有怀疑思想,不能充分认识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对于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断层不知道如何弥补,光呼吁学国学,用国学,一度掀起了“国学热”,各种各样的的国学教育不断充实着我们的眼球;但在国学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自以为是,逐渐出现了表面形式化现象,有的培训机构在大肆在互联网上炫耀5岁儿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的视频,鼓励家人为儿童报辅导班学习国学经典。国学教育一度陷入了功利性、形式化的局面。其实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就看你如何传承和发展,看得是行动和机遇,而不是口号和大道理。

2.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中,小组成员充分利用点滴时间通过去图书馆和在互联网检索等手段,搜集、寻找相关文献,将有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归纳,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

(1)国外研究动态。关于传统文化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从专门探索和综合探索角度出发,分“儒教文化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在韩国等教学模式在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并且揭露社会的弊端,为社会的稳定性,起到精神保障。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徐悦仁的推行的是儒家思想教育,同时融于国学经王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指出,新加坡的道德论是西方和东方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

美国的国家背景决定了其多元文化的特点,那么文化传统的突出表现则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以实践为主线,把知识、能力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和思维的形成。虽然美国比较注重个人和自由的观念,但是更加强调公认的传统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责任心以及国民应有的素质和美德等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实施。其中道德教育大都依附在宗教传播的过程,以此来促进民主和自由。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强调多元文化的前提下,以世界的角度加深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英国是一个尤其重视传统的国家,在文化的传承上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

英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最为突出的是绅士教育,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绅士。品德高尚是绅士的首要元素,在一定的德行基础上要求绅士是集德智、学识和仪礼等优秀品质为一体的人。在英国绅士教育中还强调贵族气息,以提高内敛、从容、礼貌等内在气质。英国在传统文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体现在国语、艺术、设计以及历史中。在王璐的文章中还介绍了关于对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段进行划分,通过划分规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此贯彻艺术教育的实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艺术与创造的能力,并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2)国内研究动态。近半个世纪以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论文相继发表,从1980年到至今对文化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就没有间断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中研究走向了高潮,以“主题”搜索项为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高达3100篇,是1980年至2000年20年发表总数的25倍,统计了一下有关数据,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出版发表7百多万篇文章。2013年8月19日,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宣讲时指出要“四个讲清楚”,明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中华文化沃土生根发芽,他特别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深远的优势,文化软实力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刘新科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一书中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伟大作用。书中按照中国现代教育原理进行描述——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育为基础,不断提高教师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具有借鉴作用。张岂之在《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要提高人的素质以及素养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为教学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它的作用:首先,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怀的思想可以植根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其次,学生的思想观点提升到一个台阶。再次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最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

2017年,李石纯、王惠英学者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陈宝生部长谈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强烈共鸣》文章中指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连接课内课外,打造适宜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来传播优秀文化的优良传统。2018年,吴文涛学者在《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学校?——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文章中指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进学校的的重要特征、传统文化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必须克服不良思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3.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魅力课堂”为线索,在课题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出科学的层递式效果评价体系;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优秀案例,力求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

运用现代教学云平台,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关于自己喜欢的文化信息,并画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熏陶中培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增强热爱国家山河和宝贵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牢牢抓住文化为核心的重心的缰绳不变。引导学生了解,继承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让学生的人生方向盘不发生偏离,指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干事情,怎样待人接物,行为方式如何调整,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解释。保障学生在大的方向上不出现问题,否则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值得我们去重视。让青少年茁壮成长,通过社团、校本课程、兴趣小组等方式,在试点学校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教学。从学校实际出发,提供优质的建设方案,量身定制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走廊图书馆、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见识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自尊心。争做有骨气和底气的中国人。加强文化自信,是每个人最真正的实力,也是文化教育发展的主体,千年文化流传不息。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实现祖国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1)用微课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德育、体育、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2)通过社团、校本课程、兴趣小组等方式,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文化也存在于课堂之外、教材之外、书本之外。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经典传统文化这条主渠道外,还要拓展渠道载体,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培育,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多元支撑体系,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外活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琵琶、篆刻等传统文化魅力。北师大万宁附中主管教学的陈胜全副校长认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做好科学规划,在学校层面,学校努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步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家庭层面,学校号召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家风环境;在社会层面,学校注重开拓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手抓,构建良性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类社会离不开教育,二者息息相关,而课程与教育又共存共荣。集合多方资源,齐心协力,搭建以校本兴趣社团为链条的传统文化传承平台,联结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传统文化,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传统文化热”在校园内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3)教师通过文化信息化平台,开展中学信息化教学的第二课堂。目前,“双减”政策之下,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谁来“占领”这些时间,让学生课余时间的效用最大化呢?用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意义重大且深远。综合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存在以下不足:内容过于简单化、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教学过程过于随意化。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撰写传统文化系列读本和相关论文;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优秀案例。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是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课本,走进课堂。

2.研究方法

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在过程中通过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试点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2)文献资料法:搜集魅力课堂和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论文及网络资料,检索有关方面的相关教育文献,从中获取有关素材,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推进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地开展。

(4)案例分析法: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归类。就其内容、形式、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保留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5)经验总结法:根据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事实,及时分析现象,总结经验。

3.技术路线

(1)基本思路

首先在分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经验,提出研究问题内容。吸取国内外课堂教学研究最新成果。其次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品行、性格、思想、气质、礼仪、道德、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家长和学校引起重视的事情。

(2)可行性分析

①人员保障。课题主持人一直从事学校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主持负责过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擅长课题资料的积累与整合。课题组各成员在课题研究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研究能力和经验,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制度保障。高效管理体制的建立,使课题得以有序、科学的进行开展,保证研究过程中学习、交流、获得研究材料等活动的落实。

③时间保障。研究时间与课题质量的高低有关,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梳理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及时沟通研究进程,各项研讨会的定期开展,使得课题的各个研究阶段都能按照计划进行。

④理论保障。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顾问、专家,学校定期进行邀请,为研究提供针对性指导,保障课题顺利进行研究,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方案。对课题研究中的步骤方法及时总结、梳理、反思,提升理论水平。

四、创新之处

1.学术观点创新:课堂的特色性主要看教学理念和观点是否符合教学的自然规律,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的大小。本课题提倡师生共进,课堂共享、学习共生。能请进来也能走出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完成教学任务中。

2.研究方法创新:

(1)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的教材。

五、分析和讨论

1.我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本研究的对象是中小学学生,他们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当课堂内容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虽然学生十分渴望有新的变化发生,尤其在他们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认识也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因为学生对传统的模式比较习惯,导致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虽然感到比较新鲜和好奇,但是要做到模式的完全转变,一时之间比较困难。在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方面,学生对新的方式的认知程度会逐渐的的提升。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如话剧艺术表演、视频拍摄制作、朗读经典比赛、文化演讲比赛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面临的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课堂实证结果证明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如今传统文化已逐渐走进课堂,在传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教材不一,参差不齐。教材实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凭借和依据。各地各校使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不同,一般都是自主开发编写的地方和校本教材,有点甚至搬用或套用别的教材。利用这些教材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但毕竟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民族文化。所以编写的教材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要便于教师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2)师资力量薄弱。搞好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是关键。一支专业化,责任心强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有极大好处的。现在一些学校,大部分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者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所以,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迫在眉睫。

(3)校内外交流合作少。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但是,也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相关资源,为学生服务。比如,可以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上课,可以和剧团举行小型联欢,还可以定期参观博物馆等。

虽然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学校和教师们转变观念,真诚践行,勇于创新,文化的种子就一定能让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六、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魅力课堂的构建,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提升他们观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更好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把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于到课堂上,仍有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本研究给予我们的思考和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自身的素质要全面提高。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观念的更新,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充分应用。要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体验的机会和自主性语言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快捷方便、能提供多种感官刺激的优势。利用多种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国学经典,拓展课外知识,从而提升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素养。

3.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具有自由的选择性、轻松愉悦的趣味性和灵活多样的优越性,这些都是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的优势特点。它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为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文化实践和氛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校园内创建一个传统文化的应用环境,应充分利用各种可以使用的资源,让学生真正具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黄春梅 打造富有活力的政治课堂-“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遐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第9期27-28

[2]张运宇 活用乡土素材激趣课堂教学-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第6期51-5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课堂”的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