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吴丽丽

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130300

摘要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重要。针对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如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动机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相关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激发;培养

引言:

强大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认真学习,热爱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据此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促进其健康发展。

1、学困生动机相关特点

首先,成就动机相对比较低。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内容,据相关研究表明,学困生与学习优秀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其成就动机水平很明显较低,较低的成就动机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给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较低,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免受其罚而已,却不曾深入地思考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以也就做不到很努力地去认真坚持地学习。此外,从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内外驱动力方面来讲,学困生容易受到外部驱动力的影响,一旦外部驱动力引诱的相关因素较弱时,这些学困生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其次,自我效能感相对比较低。学习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取得一次次的优异的成绩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取得较高的效能感,而具备较高的效能感会继续促使这些学生继续前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本身效能感就会相对比较低,加上在学习中屡遭挫败,就会逐渐认为自己真的不行,比不上别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行,进而就会形成挫败感,形成较低的效能感。这种效能感能够对其学习和成长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自我评价片面。这些学困生往往把自己的成绩差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其二,自我反应消极。由于这些学困生对自己的相关的评价和判断都比较差,所以这些学困生学习意志往往比较消沉,不愿意做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低水平的效能感影响了学困生继续前进[1]。最后,不期望的归因模式。很多学困生往往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智力相对比较低等因素,所以往往这些学困生会感到自卑,经常逃避学习,避免一次次的失败。此种不期望的归因模式会使学困生处于学习的恶性循环中,对其成长造成一定影响。

2、学困生动机的有效培养策略

2.1有效激发学困生积极性

首先,挖掘其直接兴趣。学生的直接兴趣即是指对一些事物的直观喜欢和爱护,发自内心的感受。教师在相关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发现这些学困生身上的一些特点,借助日常的家访和谈话等多种途径深入地了解这些学困生的兴趣,有效地挖掘其直接兴趣,通过一些课外小组活动或者举办相关的讲座等科学合理地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参与相关活动积极性。其次,挖掘其间接兴趣。学生的间接兴趣即是指对一些相关活动结果的兴趣。学生开始还没有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借助一些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相关学科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深刻理解学科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有效地挖掘其间接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教学技巧有效地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知,比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疑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相关的讨论和学习,借助学生知识认知度冲突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关注;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展示相关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2促进学生形成期望归因相关模式

首先,引导学生开展努力归因。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归因于学生对待学习是否努力,这样的归因训练,学困生会把自己学习方面的一次次的失败归因于自身对学习的努力不够,进而有效地促进其对学习更加积极,不断地努力方可取得一定的成功[2]。所以这些学困生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时候通常不会因为自己的暂时失败而失去信心,也不会不抱期望,相反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直到取得成功。此外,这样的归因训练,学生也不会因为自己取得的一定的成功而自高自大,相反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会更加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对学习持之以恒,进而取得一次次的成功。因为,引导学生建立努力归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尤其针对学习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努力归因会使这些学生面对失败能够重拾信心,面对成功不会过度骄傲会更加努力。其次,组织现实归因。学生在学习中一味地进行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取得一定的成功,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学习的相关因素除了努力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因素,如能力、方法、环境或者教师等,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相关的因素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占比,同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方法,据此提高学生面对一些困难的勇气,不断地强化其信心,激发其积极性。

2.3帮助学困生获得一些有效的成功体验

首先,合理地降低一些目标要求。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相关目标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教师在相关的教学中应该把这些目标要求一一分解,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帮助这些学困生逐步地实现一个个子目标,进而最终完成全部目标的要求。其次,明确成功的相关标准。学困生的目标制定应该是针对上一次成绩有所进步,这就是学困生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对这些学困生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即使成绩分数不是很高,但只要这些学困生每次取得的成绩均比之前的成绩有所进步就值得教师表扬和鼓励。比如,对同样取得50分的学生来讲,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会真实地感受到失败感,对于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困生来讲有可能会体验到些许的成功,一次次小小的进步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讲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最后,借助同等水平学困生的成功不断地刺激学困生提高其效能。学困生面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一些相关目标水平自认为是很难达到的,但是面对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的一些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功,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效地刺激到学困生,能够促使学困生更加努力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不断地坚持下去,直到自己也一次次地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进而这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

2.4淡化竞争氛围,给学生学习选择权

首先,有效地优化评分规则,进一步地淡化竞争氛围。分数作为学生成绩的评价工具,一直被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不好的分数会促使学困生更加感到自卑,同时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评分低使用技巧和方法,较多地采用鼓励性评分,针对学困生完成得不够理想的时候可以选择暂时不打分,直到学困生最终完成较为理想的作业的时候可以进行高评分,据此鼓励学困生学习。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的一些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干的、愿意干的一些事情,使学生真正地“做主”。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相关教学中布置一些分层作业,针对学困生教师只要求其完成一些低层的作业即可,不要求其一定完成高层的相关作业。很多事实证明这些学困生在完成低层作业的同时还额外把高层的一些相关的作业也完成了,据此可以得出相关的启示,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相较于硬性规定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来讲效果更加突出,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结语

总之,科学强大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困生更加努力,更加愿意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多种有效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方面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促进其思维发展,促进其数学不断取得进步,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红.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71-73+76.

[2]陈璞. 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李冬冬.学习困难学生低水平学习动机原因分析及策略[J].文教资料,2010(2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