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周会

   江苏省建湖县钟庄小学

摘要:在小学开设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小学生丰富精神世界,而且能帮助其挖掘个人潜能,开发个人智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从中寻找美、发现美,不断提高个人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这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缺失的原因剖析

1.1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

一些教师受到以往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创造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如: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讲述美术理论知识,鲜少给学生讲述绘画过程中的技巧;一些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很少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图像,未给学生提供表达个人感受、观点的机会。诸如此类的美术教学,只是教师单向传授学生知识,忽视了课堂互动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难以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美术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1.2受现代教学媒体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完善教学资源,但信息技术并未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普及。一些美术教师仍然选择使用黑板、粉笔等教学道具授课。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能直接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但难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具体印象,在这种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印象是模糊的、浅显的。部分学校未给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教师难以开展信息化教学。可见,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

2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图像识读意识

2.1.1创设欣赏性审美情境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图像识读习惯、挖掘学生美术潜能的开始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图像、认识图像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审美情境,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和认识图像。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图像的认识、鉴赏经验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对于图像的理解是有限的。在一些学生的眼中,美术鉴赏只是用肉眼观看,理解图像的内容。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是缺乏深度的。对此,教师应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的理性认知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可以从打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着手,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加强对图像的感知,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如,教师在教授《梦中的远航》这一课时,积极为学生创设欣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的感染下,充分激活情感,尝试回忆曾经做过的梦,并用语言将梦境描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认知具象化,从而优化其审美习惯,激发其美术欣赏兴趣,促进其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上述教学中,欣赏性情境的创设,可以避免让学生浅显地认知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

2.1.2创设多元性审美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小学生当前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实际,选择适合的元素为学生创设图像识读情境。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搜集众多的图像,为学生构建美术资源库。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这些图像分类,以方便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能够随用随取。如,教师在讲解《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一课时,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提前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纪录片等素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播放素材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量,又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维度的欣赏和对比,进一步感受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差异,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1.3创设生活化审美情境

艺术创作的灵感大多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带领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在大自然中亲近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如果留意观察生活将不难发现,小学教材中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大部分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事物与美的联系,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从而逐步建立起审美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的深层含义,通过形象的图像内容尝试理解作者的情感。

2.2引导有效观察,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加深学生对图像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图像的色彩、肌理、组成。事实上,小学生的认知往往是无规律、无目的的,不利于他们获取图像信息。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开展有关方法论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看图、识图,条理清晰地捕捉图像信息,从而让学生有效感知图像,进一步增强个人的思维能力。第一,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观察。这里的逻辑顺序可以是从左到右、由里到外,也可以是由远及近等。学生在观察图像时,可以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捕捉信息,进一步领会图像的深刻内涵。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柯罗的油画作品《风》时,有意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首先看见的便是左侧倾斜的树木,接着是仿佛被撕裂的灰色天空,再到一片寂静的乡间田野。通过这样的观察顺序,学生能够捕捉到的信息更加完整而立体。第二,使用夸张、比较等方法进行观察。通过不同图像间的对比,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差异,明确重点,欣赏不同画作的魅力。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齐白石的《黄花蝈蝈》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写意,以及蝈蝈与黄花表现的差异,从而逐步领悟作者

3结语

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些学生在初次接触美术这门学科时,难免会感到陌生,不知如何开始。图像识读能力指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与解读能力。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美术教师作为小学生美术入门的引导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图像之间的联想、比较尝试感知和理解图画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国照,陈蔚.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56-157.

[2]王贤.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45-146.

[3]林大汕.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11-112.

[4]张睿.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5]田甜.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