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李琦

江苏省徐州丰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此,在论文中,笔者结合大量教学资料与研究经验对于游戏化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是一项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其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将对其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要使其接受课程化的教学模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应进行游戏化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学到知识[1]

一、游戏化课程对于幼儿园教学的价值

(一)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

游戏化课程是近年来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的来看,其主张与游戏作为核心对于相关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与设计,从而引导幼儿在完成游戏的同时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开展,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合理丰富[2]

(二)激发了幼儿群体的参与兴趣

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大量研究资料指出,通过有效做好对于游戏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结合大量的游戏活动实现对于教学活动的合理参与。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表示,游戏化课程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帮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悟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其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群体对于教学工作的参与兴趣。

(三)推动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

游戏化课程强调了幼儿群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与素质教育理念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表明,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进一步调动自身的思维,其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和思维发散能力,对于后续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游戏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不断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从幼儿角度出发,设计更适合幼儿的游戏化教学活动。时代在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变化,幼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换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幼儿学习成长发展观念的认知,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实现茁壮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安吉游戏”教学思想,也可以主动学习“STEM”教育理念,并结合对幼儿园具体情况的了解,将这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适合幼儿的创新游戏化教学活动。不同的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会有所不同,教师也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结合对幼儿情况的了解,尝试不断创新,设计更多个性化和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让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的引导下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发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后,幼儿教师也能尝试从幼儿角度认知和感受世界,并能获得更多的灵感,能够结合幼儿的阶段发展理论提升对幼儿游戏化教育活动的认知,打造更适合幼儿的特色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幼儿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如此,幼儿教师才能真正以游戏活动为基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幼儿能力与品质发展[3]

(二)营造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既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创造出一种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与体验。

比如,在“礼貌用语”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幼儿学习和使用这些语言。要使这个活动更为顺畅,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兔请客”的活动场景。第一步:教师制作一些五颜六色的卡片,发给每个幼儿,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爱的、熟知的动物,并赠送一件礼物送给“兔子”;接下来,教师要向幼儿展示教学之前所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幼儿玩耍环境;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做好了,教师会在教室里充当“请客的小兔”,在教室的门口处迎接“小动物们”。在此项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开口,使幼儿能够主动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小礼品,从而增进幼儿的沟通与互动。幼儿园教师利用“请客的小兔”这个意象对幼儿进行指导,有助于幼儿学习和使用诸如“你好”“谢谢”这样的礼貌语言。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保持愉悦,从而达到激发幼儿的表现愿望。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自己所做的“小动物”,并向幼儿讲述所做的事情。在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幼儿按照课堂中所学会的礼仪和“小动物”告别,然后从“小兔”家里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游戏,既能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又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将游戏融入幼儿的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能让幼儿顺应自己的发展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教师将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现实生活需求和兴趣点,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合理设置游戏教学环节,深化幼儿对活动内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幼儿园种植区“种植蔬菜”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花盆供他们种植自己的蔬菜种子,并引导他们在自己花盆上贴上蔬菜的图片和生长特性,但是不说出名字,让其他幼儿猜猜种的是什么蔬菜,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绞尽脑汁,迅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大声抢答,而且还从同伴的口中知道了不熟悉的蔬菜的名字。教师还趁此机会向幼儿讲述了关于蔬菜种植的一些知识,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游戏化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幼儿教师应积极结合游戏化课程内容及其主张进行分析和深入解读,从而进一步促进日常教学活动形式的调整与变革,帮助幼儿群体通过游戏活动提升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参与机会。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及时做好对于相关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从而拓展游戏活动的开展形式和路径,帮助幼儿充分感悟游戏带来的乐趣。此外,幼儿教师应及时做好对于教学工作反思问题的关注并对课程组织方法进行科学调整,继而推动教学工作质量的持续拓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J].幸福家庭,2020(20):40.

[2]盛筱薇.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班级课程改革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9):91-92.

[3]朱文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2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