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护理标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景艳宁, ,艾娜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护理标识管理的开展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为对象,共138人,按照具体就诊时间先后展开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融入护理标识管理,作为研究组。然后从护理差错、纠纷事件以及护理满意率几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在护理期间分别出现1例用药差错、3例护理差错事件和2例护理纠纷事件。而研究组无用药差错事件,仅各出现1例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件,研究组的差错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都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率,研究组为98.55%,常规组为85.51%,前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纠纷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广应用价值非常大。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标识管理;效果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展开抢救治疗。然而由于患者多数都会存在意识模糊、缺乏自主行动能力等情况,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就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更大的难度和风险[1]。为了提升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需要清楚进行相关信息的标识,更好指导和辅助护理工作的开展,确保患者安全。本研究就围绕护理标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展开了下述探索,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现在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间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属于NICU重症患者。按照就诊时间,为患者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管理,其中常规组69人,男性38人,女性31人,人均年龄(53.79±3.38)岁;研究组69人,男性36人,女性33人,人均年龄(53.79±3.38)岁。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按照重症监护护理要求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包括体征监测、健康宣讲、病房管理等等。

研究组:在做好上述基础性护理干预的同时融入护理标识管理。组建神经外科安全管理小组,以小组为核心,全面分析采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日常护理中存在的差错问题和不良事件,同时与一线会议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找出在现阶段标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标识管理计划和措施,同时还需要针对护理标识管理展开相应的考核评估和专业培训,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够明确掌握护理标识管理的要点和关键,为护理标识管理的全面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标识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标识。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迅速为其建立相应的身份标识信息,将患者的姓名、床号、年龄等相关信息都记录在标识腕带之上。同时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还需要与主治医师及患者家属等进行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要求,并及时根据病情发展和治疗进展进行相关信息的更新[2]。作为医护人员,在任何操作前都需要识别腕带信息,在确认无误后才可展开操作。

(2)血型标识。将患者的血型清楚标识在血型标识卡上,同时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患者RH呈现阴性或阳性,以便于为急救和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3)管道标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重中的患者,多数都需要设置各种管道,比如胃管、引流管、尿管等等,为了便于管道护理工作开展,需要对各个管道利用不同的颜色标签进行标识,并在标签上准确记录各管道的名称、时间、长度等各方面信息,以免在管道护理工作中存在差错。

(4)床头卡标识。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以及主治医师给出的医嘱,确定护理级别,将相关护理要求内容等都详细记录在床头卡上,以便于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避免出现操作错误。

(5)环境标识。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的不同区域设置相应的区域标识,提醒医护人员全面遵守相关制度要求,比如消毒隔离、单元分类、手卫生等等,以免出现院内感染。

(6)特殊药物标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治疗间所用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用法和使用顺序,为了避免用药错误,也需要通过标识卡对药物的信息进行清楚标识,尤其对于部分特殊药物更必须设置清楚醒目的标签,以免出现用药不当而造成不良事件。

(7)提示标识。针对部分重症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期间的一些特殊要求,可以直接将要求和注意事项标注在提示单上,比如需要定期翻身、加强血糖控制等等[3],以便于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1.3观察指标

用药差错;护患纠纷;护理差错;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以(±s)和n%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在P<0.05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和纠纷事件统计

经统计,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用药差错、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数分别为1例,2例和3例,总发生率为8.70%;而采用护理标识管理的研究组中,无用药差错事件,仅各出现1例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为2.90%。研究组的差错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都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差错和纠纷事件比较(n%)

分组

例数

用药差错

护患纠纷

护理差错

总发生率

研究组

69

0(0.00%)

1(1.45%)

1(1.45%)

2(2.90%)

常规组

69

1(1.45%)

2(2.90%)

3(4.35%)

6(8.70%)

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结合自治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和家属展开满意度调查,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8.55%和85.51%,其中较高的为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统计(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研究组

69

51

17

1

68(98.55%)

常规组

69

37

22

10

59(85.51%)

P

<0.05

3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发展极其迅速,缺乏自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重症监护期间必须做好关于患者的全天候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监测到的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医护方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4]。然而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难度大,工作重,压力大,护理人员容易出现差错问题。为了防止患者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标识来提前进行护理内容和要求的标记,以便于提醒医护人员,规范护理流程和各项护理操作,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工作中的以往经验和护理实践,制定了血型标识、管道标识、床头卡标识、环境标识、特殊药物标识、提示标识等多种不同的标识标志,在未研究组分别应用上述标识标志进行管理后,研究组的护理差错、用药差错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护理满意率则高于常规组,充分说明了护理标识管理的有效性(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需要全面落实护理标识管理,尽可能降低护理中的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代忠雨,孙晋生,窦丽波,等.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67-68.

[2]高德芳.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3):60.

[3]李敏.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J].健康必读,2019(25):60.

[4]杨萍.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保健文汇,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