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谢文敬

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223

摘要:城市水体具有防洪排水、物资运输、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调控等重要功能。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加之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可避免地排入城市河流中,超出了河流自净能力的负荷,造成河底淤泥增多,河流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伤害,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现已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提出了治理措施,以期对今后开展该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治理措施

引言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本文从黑臭水体的成因、处理措施进行论述, 仅供参考。

1黑臭水体的概念与成因

城市黑臭水体属于城市建成区,其特点是颜色难闻,是散布气味难闻的水体的总称。理化方面的分析是由于内陆水体的负荷超过了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造成理化指标超标的发生。水因含有铁或锰等重金属的水不溶性物质而变暗,并因基于硫化氢或氮的各种腐蚀性物质的存在而发臭。对黑暗城市的刺激不仅提供了不良的视觉体验,还通过释放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城市环境造成了直接威胁。因此,按照科学管理战略实施城市黑水的合理管理,既是对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也是外交部本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精神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需的举措。

2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

2.1控源截污

城市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可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城市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起来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外排到河道内,城市污水禁止直接外排到城市内河中,减少对河道的污染。城市规划建设设置调蓄池收集初期雨水,收集的雨水错开高峰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河道上部设置灌木丛拦截杂物流入河道内,河道内坡面铺设草皮防止泥土流到河内,坡面与水面交汇处设置挺水植物再次拦截杂物冲到河道内,多层防护做好面源控制减少污染。加强生活污水老旧管网翻新改造,做好截污纳管,新建居民小区或公共建筑排水未规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不得交付使用,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开展雨水污染、溢流污染治理,加强雨水管网的日常养护,减少降雨期间污染物入河。依法严格查处市政管网私搭乱接行为,对未经许可或未按要求接管的,要依法处罚和责令整改。结合市场整顿、经营许可和卫生许可管理,建立健全“小散乱”规范管理制度,建立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小型餐饮、小型医疗机构、洗车、农贸市场等经营性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污水排放整治控源截污相结合。

2.2清淤捞污

结合目前生物实验和设计要求清理老旧河道内上部沉积的黑臭淤泥,黑臭淤泥长期存放在河道底部不间断释放污水物污染接触水体,同时经常因为水体扰动沉积物有害物会上浮到水体表面污染水质。清淤要保留有利于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生长的有机土,不能“见黑一清到底”。对于水生植物、季节性落叶和水藻类残体以及雨季冲刷到河道内的杂物要及时定期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植物残体发生腐烂,进一步向水体内释放污染物和消耗水体内氧气。

2.3净化修复水体

经过加强垂直流和水平流的加药絮凝沉淀,把水体中的污染物快速沉淀去除,起到初步净化的作用。经过人工湿地利用土壤和水生植物再次净化水质,通过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进一步净化水质形成稳定的生物链,健全生态群落,通过构建土壤—微生物—植物构建的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残留的氮、磷等污染物,改善水体生态的同时,提升景观效果。通过断面跌水、增设喷泉等方式进行表面曝气对水体进行增氧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浓度,防止厌氧分解释放有害物,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提升景观效果。

2.4活水补充

为了有效减少雨季和旱季对河道水位、水质的不断影响,河道内修建拦水坝或橡胶板保持水位始终在一个水位高程基本不发生变化,这样既能保证水质又能保证河水的稳定性和观赏性。河道内引入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的活性清水对河道水进行补充,改善河道内水质,保持水体的活性,冲淡河水污染物浓度,带走悬浮的污染物,提高水体速度,增加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化能力。

3治理对策

目前,治理黑臭水体的对策可以概括为内源治理、控制源处置和水质净化三个方面。内源治理的主要对象是水体泥沙,是指通过机械提取污染物或脱水去除泥沙,从河底排出的泥沙,以及环保疏浚、生态疏浚等。通过底泥疏浚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水质,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并且疏浚出来的污泥需要妥善放置和处理。外源控制是指对黑臭水体进行源头治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环节,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外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生态护岸、初期雨水控制,以及低影响开发等。只有做好了外源污染的控制,才能长期维持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针对黑臭水体的水质净化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处理黑臭水体的物理方法主要是人工曝气,黑臭水体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水体溶解氧浓度极低从而导致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通过人工曝气可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水体的生态修复,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平衡成本与处理效率且无法处理底泥,所以不能单独作为黑臭水体的净化措施。增强絮凝、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是处理黑臭水体的主要化学方法,通过使用无机混凝剂(如铁盐和铝盐)、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钙)和沉淀剂(如生石灰)可以去除悬浮物、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化学处理法的缺点在于,使用化学沉淀剂去除的污染物继续存在底泥当中,存在再次释放进水体的风险,此外,化学药剂对土著微生物以及水生系统的二次污染问题需要严格谨慎的评估。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生物法对黑臭水体表现出综合、持久和经济的处理效果。生物法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原理相结合,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或分泌物促进水体有机质、悬浮物和氮磷等养分物质的降解、吸附、转化和转移过程,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从而重新构建水体生态系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转化。目前生物法的主要应用方式主要分为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态岸带修复、水生植物塘等。由于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和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单一的修复方法很少达到成功的效果。因此,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具体情况,结合各种处理技术,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结束语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典型结果,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但各种方法的最佳应用条件和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制定出实用的技术和工程方案。此外,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建筑小区、城市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以及地表径流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相互平衡。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应当与城市开发和建设协同推进,与生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等相互融合;因地施策,根据黑臭水体区域位置、主体功能、两岸空间、驳岸情况、周边地块、底泥淤积、补水来源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河一策,因河施策,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平波.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02):44-48.

[2]刘俊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分析研究[J].四川水泥,2021(02):210-211.

[3]汪继承.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初探[J].陕西水利,2020(10):8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