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扁担”物型 提升育人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巧用“扁担”物型 提升育人质量

严春花

南通市理治小学  江苏南通 226321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合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原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传承优秀的扁担精神内涵,有助于为学生培养永不言弃、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风貌,是全面提高小学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针对巧用“扁担”物型提升育人质量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扁担;育人;精神;传承

引言:

语文与物有缘。物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马斌认为,“物型课程,是指以物为载体,构成教育目的实施要素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物型资源,有助于实现“沉浸式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达成“化万物以育人”的课程旨趣。

《朱德的扁担》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28年朱德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和敬爱之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扁担”这一关键物型,着重设计了三大板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扁担物型我来“讲”

作为本篇课文中出现的关键物品——扁担,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同学从未见过扁担。围绕扁担这一物品,我们也可以开展“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与身边的扁担充分接触,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自然乐于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扁担的外形,锻炼了学生深入观察的能力。

1.看一看,物以观察。实物出示“扁担”,让学生通过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到扁担是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作为生产生活的用具之一,尤其是在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依旧是搬运货物的便捷有效的工具。[1]

2.说一说,言以表物。通过前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说一说扁担以及课前搜集到的表达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扁担文化。

3.画一画,以物入心。针对学生爱画画的特点,结合“画画”教学方式展开语文教学。通过线条描绘,创造物我合一,格物缘情的审美境界。

二、扁担故事我来“演”

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马斌提出的物型课程概念,他说:“物型课程所提倡的学科文化,就是围绕学生的学科学习,开发和呈现学科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做中学,多种感官并用,提升学习效率。

1.挑扁担比赛。组织趣味盎然的挑扁担,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的载物工具,把农事工具、田园乐趣融合在一起。在进行比赛时,同学们挑着沉甸甸的扁担绕过障碍物进行运输接力赛,也体验挑扁担的不易之处,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

2.排演课本剧。一根扁担本无故事,但“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闪烁人文光芒。故事中“带头挑粮”“藏起扁担”“朱德记”,这“一挑一藏”彰显了官兵之间的浓浓真情、团结友爱,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当时有首歌谣称赞朱德: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通过排演课本剧,在情境中引领学生把自己当做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其中,这样的“实境学习”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较好体会朱德处处率先为范,事事以身作则,担当在前,奉献在前的高尚情操。[2]

3.开好故事会。为了让学生对“扁担”产生丰富而细腻的体验,教学时,尽量做到提供与“扁担”相关的故事,以“组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经验”。关于扁担的故事层出不穷,淮海战役中挑扁担的支前民工,在解放军后勤保障工作中的红色故事……学生通过朗诵富有启迪性的不同时期的“扁担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扁担所蕴含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美好意象,以及扁担精神的历史传承,正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

三、扁担精神我传承

一根扁担,以传统的器物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以积极的色调时刻传递着正能量,时刻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物物而不物于物”,在物我合一中传承扁担精神。

1.劳动实践磨炼。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润泽童心”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校内开展“我给学桌洗洗脸”“我给植物浇浇水”“我跟老师学做菜”等活动;校外,建立了“葡萄种植园”“蔬菜大棚”劳动实践基地,定时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家里,开展“拖拖地”“洗洗碗”“种种花”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在劳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同甘共苦之心艰苦奋斗”的扁担精神。[3]

2.英模事迹宣学。组织学生走访了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教学岗位的省劳动模范成奶奶;访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学的退休老校长;拜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曹爷爷……聆听他们的报告,学生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激发内心深处最为真挚的感悟。

3.学习生活践行。叶圣陶说:学习就是培养习惯。对学生习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扁担精神只有成为学生的内在才有鲜活的生命。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要不怕吃苦,不能贪图享乐,这样才能让扁担精神绽放光芒。

物型课程,给我们带来了面向生活与世界的学习方式。转变了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新生态、新常态,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把将军文化融入德育实践[J].刘黎明;李其武.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04):15-16

[2]传承“扁担精神”落实文化育人[J].王红英.现代教学.2021(20):64-66

[3]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育人之道——以教学《朱德的扁担》为例[J].滕秀艳.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57(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