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原因和措施分析——以四川农村地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校园欺凌的原因和措施分析——以四川农村地区为例

许喻榕1,徐星雨2,田璐3

(1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190018011095;2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190018011017;3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190018011098)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被发现多起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园欺凌案件。中小学阶段本应该是学习、成长的地方,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分析以四川地区为例的农村中小学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止及治理校园欺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校园欺凌 原因 措施

1、校园欺凌概述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校园问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每三个学生中几乎就有一个曾经遭受欺凌。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它不仅给学生身心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很难弥补,同时欺凌或被欺凌人抑或是旁观者都无法规避这一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是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家长较少的关心和监管都致使欺凌现象在农村地区较为频繁出现。

同时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农村教育曾是教育发展的“低洼地”,也是国家现在重点关注的问题。年龄12岁到16岁的初中学生正是属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而这一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了校园欺凌问题与日俱增。

我国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是相对缺乏的。国内对农村校园欺凌的研究虽然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但却仍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从一些资料以及表格统计显示,学术界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已经转移到了农村,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状况问题却缺乏关注。国外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的多个视角及丰富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多种学科都为我国关于校园欺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2、校园欺凌成因

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17》显示,中西部地区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且该报告的案例多发生在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发生率和影响力上都呈现出较高的趋势。因此,分析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发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就显得尤其必要。根据笔者对四川地区几个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查,我们将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分为家庭、学校、地区社会风气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不利的家庭教育环境

2.1.1家庭结构的缺失

据笔者对四川地区几个中小学的走访调查显示,大多学生的家庭构成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不论从形式或者是功能结构上,这种家庭的构成都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务工,造成祖代会采取过分的溺爱或不严加管束的教育方式,若是没有得到长辈的对儿童行为和思想的指正和规范,长此以往,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类别:一类儿童是性格较为易怒,思想行为方面比较偏激,通常也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另一类儿童的性格显得胆小,思想行为上以忍气吞声为处事的原则,不愿将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事情告知长辈,通常也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

2.1.2家庭功能的缺失

由于家庭结构上的缺失,造成的家庭功能上的丧失是必然的结果。在以长期外出务工的父母为背景的前提下,儿童与父母与祖辈的情感上出现了代沟,父母与祖辈不了解儿童的行为,使得儿童难以与父母进行情感和三观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坚持了儿童自己所认识的不正确的思想。现如今,对于校园欺凌的事件社会也进行过调查和采访,专门对儿童家长进行采访调查,许多受访者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甚至有家长表示这只是孩童之间的打闹,无伤大雅,只有一部分的受访者主张找老师和学校出面一起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儿童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也妨碍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同时也为校园欺凌的出现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2.2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的缺失

2.2.1学校教育的缺失

从四川地区的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分析,农村地区的教师人数稀缺,身兼数职,往往担任几个科目的老师,一个教室往往由几个年级段的学生。老师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学业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关注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正是因为老师人数的稀缺以及任务的繁重,老师和学校对于教育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就降低的较多。

但这恰恰正是家庭结构缺失而造成学生无法在思想和行为上得到正确的指导的关键,因此在学校这个环境下,增加了出现校园欺凌事件的可能性。

2.2.2学校管理的缺失

首先,从老师管理学生的层面。近几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教师不良体罚学生的新闻,使得不少教师出现从想管但不敢管,不敢管到不管的明哲保身的教育态度。对于校园欺凌的发生,对于欺凌者的管教也仅仅处于说服教育,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因为欺凌者的态度或者其他原因,老师甚至连正常的管教也无法进行。其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配合。根据我们对四川农村地区的几例对中小学的教师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访问调查显示,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中,由于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祖辈过度溺爱孙辈,加上文化程度不高,使得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和处分不理解,同时也不配合老师与学校的工作,这给学校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造成了巨大的阻力。最后,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学校较少,但学生的家庭地理位置覆盖面较广,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在住校率的方面明显高于城市。但是农村中小学的住宿不论是条件还是管理情况都相对落后,这增加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频率。

综上所述,学校不论从教育、管理层面还是处理校园欺凌的方式上都为校园欺凌埋下了种子,也为这类事件的增加提供了机会。

2.3社会风气影响

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世界花花迷人眼,一些网络上出现的不当思想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再者,祖辈的一些溺爱思想和纵容态度也会影响孩子,造成儿童心理理想人格塑造上的畸形,期待自己变成人上人的指挥者“一呼百应”,只有“欺负他人才能不被别人欺负、受到他人尊重”的错误想法。其次,部分老一辈仍然保留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思想,甚至给儿童灌输“读书没用”的思想和理念,这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最重要的是法制文化的滞后一定程度上放纵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和蔓延。法治社会下的我们,遵循着法律法规,但是我国对校园欺凌专项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对这类事件的处罚手段和力度也较少,难以震慑这类事件的参与者,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或是发展的问题。

3、防治校园欺凌的措施

在我们的身边也确实出现过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也体会到了校园欺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不完备,为此,我们小组查阅文献、根据考察结果进行讨论,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3.1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的作用占比是比较大的,家长要主动和孩子沟通,实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农村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从而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使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也无处倾述。如今现代技术发达,村村通网,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方法的疏导孩子心情。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坚强勇敢,在遭受校园暴力的时候勇于说不,并且及时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不要一味的忍受,使得施暴者变本加厉地伤害自己。

改变教育方式,尽量采取说教,多加鼓励。农村父母大多知识水平较低,在教育孩子时会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暴力行为会潜移默化给孩子心中种下暴力的种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尽量改变自身的“坏脾气”,对孩子进行多加鼓励,共同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孩子欺凌他人时,要批评教育孩子,但也要意识到孩子的欺凌也可能是被欺凌的一种投射,可通过同理心的培养,减少其攻击性,教会他们遵守合理的社会规范,必要时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干预。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家长应教导孩子如果同学正在遭受校园暴力,那么一定要想办法帮助被欺凌者,而不是做一个冷眼旁观的加害者。

3.2学校教育方面

定期预防。农村学校应该要有足够的老师,能够有效关注到学生的情况,并定期对农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建设心理咨询室,定期教授学生对自己的坏情绪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以及其危害性,认清欺凌行为的本质,杜绝校园欺凌行为。

治理方面。学校应规范校园欺凌处置程序,明确不同情形的学生欺凌惩戒的措施,说服教育之外进行心理咨询。如果遇到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直接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形成针对校园欺凌有效的威慑力。

事后处置方面。事后,应对校园欺凌进行心理干预,化解问题。对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其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引导学生对于自身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被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排解其受伤害的心灵阴影,并对被欺凌者同样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避免其成为施暴者。

加强家校联系。很多农村父母由于在外务工很少和学校沟通,这给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学校老师和家长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对方,建立起家校联系的桥梁,共同维护学生的美好心灵。

3.3社会环境方面

健全宏观防治体系,完善社会治理。如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于青少年来说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已经有组织的对于网络不健康内容进行整治,但是仍有不健康内容成为“漏网之鱼”。对一些引导低俗、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应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并从重处罚,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

摒弃“唯分数论”,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老师与家长还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在让学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减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心理问题。

社会应该设立诸如反欺凌援助机构以作为治理校园欺凌的必要补充,形成治理校园欺凌校内校外的优势互补,给予被欺凌者全方位的帮助与安抚。社会可以广泛吸纳拥有教育、心理、社会、法律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为卷入欺凌事件中的孩子与父母提供心理疏导和应对策略。

制定关于校园暴力的法律。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应为未成年人专门制定法律,绝不能因欺凌者是未成年而疏于法律的追责;有了法律惩戒的底线,可以打消欺凌惯犯的侥幸心理,更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理威慑力,杜绝欺凌行为发生。

4、结语

对于校园欺凌方面的研究以及深入农村校园欺凌的研究的时间以及深度广度在国内并不是很顶尖。但是从国内出台的相关法律以及新闻播报出的时间可以看出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校园欺凌的现象。

我们团队根据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以及讨论,对农村地区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各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校园欺凌治理措施,一方面通过分析成因呼吁大家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解决校园欺凌这个问题。

中小学阶段本应该是学习成长的地方,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分析农村校园欺凌的原因、研究解决方法,为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可以减少社会的犯罪率。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蒋颖.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3):15-18.

[2]郑佳,华绪庚,杨岭.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基于闽西L镇G中学的调查案例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04):40-45.

[3]李自平.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新课程(上),2018(03):67.

[4]周耀纲,胡爱萍.从文化视角看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J].甘肃教育,2018(15):24.

[5]孙 曜.从原生家庭角度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 策[J].中职教育,2020(4).

[6]汪 宁.浅析中职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

[7]舒 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让校园生活 更温暖[J].青春期健康,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