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研究

李骏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080

摘要:目前,建筑工程管理阶段主要实施开放式管理。这种模式相对来说较为传统,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无法提高管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深入的落实信息化管理,不能保证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基于此,需要对此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本文基于实践研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实际,探索了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有效运用的措施。针对当前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式,总结了有效的评价方法,希望分析能推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体系;评价;管理;全寿命周期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众多,具体的施工区域以及单个项目施工地点固定,导致流动性比较大。因周边环境以及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相对固定,面对众多不同项目时,往往需要全面的考虑各种差异因素。在此过程中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做好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引入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能满足不同建设需求,利于科学的制定更加高效的工程管理体系,能提高管理效率,这对全面的进行有效施工以及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因此,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建筑工程质量应用特点

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应用特点:第一,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设计,机械、材料、水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所以施工质量控制一定要努力控制好。第二,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生产流水线,也没有较为规范的生产工艺和完善化的检测技术,而且影响施工质量的还有系统性因素,因此,比较容易发生工程质量变异的问题。第三,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交接项目比较多,中间产品也多,加上有隐蔽性工程同时存在,这就意味着工程质量会有隐蔽性的情况。

2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2.1材料与机械设备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基础就是材料质量合格,因工程建设当中,材料成本占据的比较大,有的施工单位为让个人效益得到提高,会选择使用劣质不过关的材料,致使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还有的单位不重视检测材料质量的工作,致使入场时有不合格的材料涌入。比如,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这个阶段钢筋物理性会有指标异常的问题,包括砂石级配不合格,过期水泥、混凝土配比不合格等问题,加上添加量不合理让使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众多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密实性,促使出现渗漏,裂缝等异常问题。除此之外,还容易发生因配置不合理,预应力控制不到位等问题让结构垮塌事故发生。

2.2缺少施工监管环节

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管,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不能被忽略,主要是可以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但是,进行施工时有的建筑企业,通常在工程效益方面过度追逐,对监管工作缺乏重视程度,导致施工出场监督管理的力度无法加强。在建筑企业中,不重视监管,致使监管工作人员出现聘用标准不高,入门门槛低的现象。因很多监管工作人员不够专业,所以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比较欠缺。而全寿命周期管理,有着比较高的监督管理要求,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在监管计划和紧急事故处理方面高度重视并详细化制定预案。也有的建筑企业,在寿命周期管理中只是在走形式化,没有实质性进行落地实施,存在片面化的情况。

3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策略

3.1建筑设计管理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实施构造设计工作,为让有效管理能够完成,应该在设计标准方面明确化。目前,建筑项目设计,在目标上就是为了让节能降耗真正实现。为此,在实际设计阶段需要从单项结构展开,重视热工的基本特征。针对建筑结构对管理进行全方位设计,还要将设计后围护结构是否具有热指标和吸热性加以考虑。整个管理活动实施中,应该构建可以存储建筑设计信息资源的更大空间。还应该合理化运用,让建筑环境性能分析的各类软件得到应用。在建筑设计环节,涉及多种学科和工程,每个环节都有关联性,所以要根据设计方法开展有效集成化管理的活动。

3.2拟定材料管理计划

利用材料管理计划的有效拟定,可以让各个环节施工材料质量的合规性得到保证,为以后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实践的整个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必须要注意:第一,材料质量选择的合理性要不断提高,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方面要整理好施工材料的种类,整理好各阶段的用量,利用信息技术让资料整理的速度能够加快,切实全面提高整理结果的可靠程度,如此材料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才能提高,保证选择的材料能够与工程施工要求相符合,也让建筑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二,应用施工材料中,质量监督要加强,在实施存储材料的环节,需要依据材料的基本特征,对相应的存储措施加以匹配,比如通风的具体位置,水泥材料等,针对超期没使用的材料应该再实施质量校核,充分满足应用要求才能投入现场使用,促使施工结果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高。第三,材料出入库管理工作要做好,根据现场情况建立出库管理的可靠性管理制度,让材料混用的现象得到有效性避免。

3.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本质上和施工质量管理有关系,是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建筑企业中,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也要让施工安全管理不断加强。第一,在建筑企业,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定期参加安全知识的讲座活动,在安全意识上不断加强,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包括专用安全通道,悬挂安全警示牌等。第二,负责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建筑企业要在BIM技术能力方面不断强化,可以运用该技术做施工图的转化,将其转换成可视化的立体模型,有利于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的关键点。第三,施工材料和设备在实施采购中,建筑企业要确保能够与国家标准相适应,并组织专业人员养护,维修各类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运行能够稳定和正常。

3.4选择建筑工程管理要素指标及评价体系构建

管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以后,在不同管理时期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征,将影响管理评价结果要素的指标确定好,具体要求指标要有以下几项:第一,管理范围,人员配置,这部分指标是建筑工程管理能力的评价指定。第二,动态经济流量控制,费用支出控制等能力指标,整体上都属于建筑工程经济可控性指标。第三,技术实施可靠性,技术适应性等,这些指标都属于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评价指标。第四,能源使用效率,能源回收效率等,这些都是建筑工程能源管控的具体指标。第五,固体废物控制,扬尘控制等能力指标,其都属于是影响建筑工程环境的指标。

结束语

在开展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法优化,要从安全角度全面的实施高效管理,管理过程融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对每个工序进行科学管理,施工前后都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方式,做好检验监测工作,加强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重视科学的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工程建设工作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更加有效的促进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进一步加强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24.

[2]曹春.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99.

[3]张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5):194.

[4]齐甜.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建材,2017(05):267.

[5]刘学.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