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李光龙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省  海口市 570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我国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促进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挑战和升级。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引入组件式与模块化建设理念,利用建筑构件的加工预制与成品构件装配减少施工现场浇筑作业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与土壤污染等。作为绿色建筑的代表———装配式建筑,自20世纪50年引入我国后,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出台促使装配式建筑得以快速发展。而如何将新兴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结合,以使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因素;对策;分析

引言: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装配式建筑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如何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更好地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是绿色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向信息化、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的关键性标杆。论文立足城市整体规划与生态低碳的建设要求,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面临的政策、机制、技术等制约因素加以剖析,客观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存在的限制,并提出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制度、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激励举措、加大BIM等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等对策,健全完善科技运用体系,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下装配式建筑的普及与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对策。

1.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概述和特点

1.1分析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建筑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其采用现场组装模式对运输到施工现场的、已经加工制作成型的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过程,由于此模式无须在施工现场开展大规模的施工作业,无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了施工现场的扬尘、交叉污染等,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建设能耗降低、施工成本缩减等具有促进作用。

1.2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结构构成模块化,所涉及的建筑构件具有着标准化的尺寸和规格,方便构件生产厂家根据建筑构件设计标准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构件生产加工,保证构件装配的模块化发展。二是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在建筑构件设计标准化的基础上,生产厂商对照设计规范、设计要求、构件三维仿真模型等标注的规格、尺寸、用材等进行统一、批量生产,确保加工预制生产出的构件在流程化生产作业下高度一致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有效规避传统建筑工程现场浇筑时人为操作等主观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三是施工过程装配化。建筑构件加工预制后经由运输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科学存贮,并对照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计划,利用吊装等安装方式对构件进行组装装配、测量与纠偏,并对部分关键节点填缝灌浆,完成建筑构件装配工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装配化与机械化水平较高,有效管控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对现场及周边的环境污染与噪声污染。

2.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正确看待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近的一些年,我国的设计建造装配式和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对比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优势,在品质和效率及造价等方面并不如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其因素主要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图纸的精度要求高。深化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当地设计标准及项目要求,而且每个构件都需要图纸,出图工作量大,传统绘图方式存在一定难度。二是相关执行标准不明确。执行标准的不明确,会导致构件的生产没有可以依循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从设计到吊装都会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准确度及安全性。三是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存在困难。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深化设计会产生大量的图纸,信息繁多复杂,传递过程中难度大。而在项目全周期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人员协同合作,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至关重要。四是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深化设计需要专业人员及时查察设计漏洞、钢筋碰撞和预埋预留等多种问题。现场吊装也需要专业人员对构件精准定位,保证施工的安全与效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经验充足,急需培养相关人才。五是模具的合理利用。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无法降低的一个原因就是模具价格高昂,在深化设计时,应将相似建筑部位尽量拆分为相同模块,使构件的模板可以重复利用或者重新组装利用,以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

3.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措施

3.1对政策制度进行完善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行业的深度应用有赖于顶层设计工作,既立足于城市整体规划和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明确与规划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发展目标、发展步骤与整体方案,从战略层面给予装配式建筑推进这一长期任务具体且明晰的政策指导。

3.2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措施

为了进一步的激励建设单位跳出原来现浇混凝土经验圈和舒适圈,相应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号召,相关部门是需要制定出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则与激励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奖补与表彰机制的建立,激发企业不断创新业务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在土地激励方面,对辖区内的土地实行差别化政策,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用地,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以及装配率等指标。同时,可面向建筑企业提供财政奖励、税收减免、贷款扶持等政策优惠,在建筑行业相关评优评奖中优先考虑装配式建筑,激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3提高新兴技术的应用

将新兴技术灵活的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之中,是可以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质增效,例如基于BIM技术将设计阶段构造的建筑三维实体仿真模型贯穿建筑建设始终,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协同管理、竣工后运维管理等提供模型与技术支撑。BIM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精细度与合理性,提高预制结构与现浇结构的契合度与协调性,以直观可视的三维实体仿真模型为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组装过程提供参考,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返工概率,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质量与组装效率。

3.4完善科技应用体系

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是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一个完善的科技应用体系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以及工业化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为构件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提供技术动能。应结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不同地理要素、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造价适中、工艺成熟的通用体系,提高生产厂商对不同强度、抗震性能的构件规模化生产能力;在构件节点连接、高层框架结构等关键性问题方面深化科研探索,以完善的科技运用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总结:总而言之,传统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采用施工现场浇筑的作业模式,高度集中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与施工机械设备,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拌制、运输与现场浇筑施工,整个施工过程科技含量低、产能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绿色建筑理念背道而驰。在经济、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应密切关联新兴技术、政府政策以及行业机制等有利因素,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刺激建筑市场的场景需求,推进装配式建筑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佳,李延罡,何柘沐.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06):164-168.

[2]黄湘寒.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02):166-168.

[3]陈煌鑫.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