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共产之舟》油画作品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1

关于对《共产之舟》油画作品评析

任靖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促进对艺术的了解和把握,增进对艺术的认识,是必要的。故此本文将以姚继成油画《共产之舟》为例,来分析其蕴含的思想和构建的要义,增进对作品的全面化把握和深入化认识。

关键词:《共产之舟》;主题精神;构建手法

一、作品的基本介绍

《共产之舟》是由姚继成所写,将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物都呈现在了画作之中。本部作品是在2021年完成的,在2022年以两亿人民币拍卖成功。一时间,《共产之舟》成为了油画界讨论的对象。基于此,需针对《共产之舟》画作中传递的理念和主题,进行深度的分析。

IMG_256

二、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对《共产之周》的分析

设计文化指的是在设计中,链接各个方面的要素,整体架构,系统部署,全面优化,提升作品的内涵,升华作品的精神。油画作品《共产之舟》,运用穿越和象征手法,表现展示了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澜壮阔画面。其创作意境悠远丰富,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画面整体恢弘清新,但整体中透着淡雅的气息,所以被誉为“繁荣昌盛和谐团结”。作品中表达了一股生命力,传递了和平的精神,象征了无限的凝聚力,构建出了一一股浓浓的归属感。从观者的角度出发,就像一位哲人所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美的构建,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但画作的绘制,更多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内心丰富、澄澈,那么笔下的画作,传达出来的精神,也会具有教化性和引导性。就像《共产之舟》一样,宁静的画面带给观者一种和谐气息,静默的画作仿佛将观者牵引其中[1]

在《共产之舟》中能够理清楚“我”与“他”的关系,这里的我,指的是行为者本身,“他”指的是艺术设计的对象和物体。在画作中,不仅需要用透视法、现象再现、记述和反传统艺术的风格,还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能够超越一种意识形态,对抽象进行消解,以更加写实的角度开阐释人物形象、事物本征,利用具象的画面,以生活化主题为切入点,消除了传统的抽象派的形式主义,充分的对人物、事物进行了具体的绘制,让读者一眼就可以辨别出《共产之舟》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思想[2]

三、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对《共产之舟》的分析

《共产之舟》在于通过作品中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构建,来达到传递积极向上精神,加上作品主题就蕴含了“红”的精神,彰显了“红”的特色,自成一体的画面,各个线条的有效链接,仿佛不经雕饰,自成一体,浑然天成。可以使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去遐想。正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不仅展示了作者递出了非常丰富的情感,而且也代表了扬帆起航,世界和平的理念。从颜色上来看,《共产之舟》颜色饱满,给观者一种明亮的感觉,加上每个人物都完整的呈现了出来,所有的人站在舟上,看着远方,尽管有风浪,但是前方确是一片坦途。这样更加有助于和整合背景很好的联动起来,保证整个画作意境的悠远、安静、深远,很好的将阅览者拉倒一定的氛围之中。

“智慧”是一种高级集体性凝练的智慧,从《共产之舟》油画好,可以看出部分的中国哲学思想,画作中透露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按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理念,进行画作的创作。所以《共产之舟》绘画的整体布局、元素设计、风格方面,更加的具有韵味感和意境感。与此同时,《共产之舟》也注重描绘自然,刻画人物疯卖,但更多具有写实色彩,再现自然原貌、人物样态。以此为基础,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借助“以静制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绘画理念,给观者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感觉[3]

四、结束语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共产之舟》的作品评析,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的描述,可以看出,《共产之舟》这部作品,本身意境悠远,精神积极,思想向上,能够带给观者深度的体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故此在对《共产之舟》的评析中,需要立足画作,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 邓炜煜. 绘画作品赏析[J]. 食品工业, 2020, 41(7):1.

[2] 许斐. 浅谈绘画艺术中个性化形式的发现与表现[D]. 吉林艺术学院, 2012.

[3] 杨晶洁. 美的情愫与世界[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