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4

产教融合背景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程敏,傅飞女

(宁波北仑弘途高级技工学校  宁波北仑315800)

摘要:伴随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不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对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也是逐年加快,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队伍也逐渐壮大。但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弱等特点,且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培养经验和培训资料,专业化的培训师资队伍也依旧存在紧缺的现象。本文从养老人才培养现实与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理论,探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协同共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养老护理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课题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和实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0余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00余万人,占13.50%。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面对快速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如何建立起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提升人民幸福生活,就摆在了当代国人的面前。我国老年人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严重缺乏专业性、职业化、年轻化养老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1]

1.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实与困境

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1999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1.1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以基数大、高龄多、空巢多、失能多、慢性病多的特征不断攀升,养老形势日益严峻。据民政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万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需要600多万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仅有50多万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缺口可能更大[2]。受限于职业声望、薪资待遇、社会保障、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认可度不高,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偏低,就业意愿不高,人才流失率、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性别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涉老服务的质量。

1.2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20144月,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但反观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离这一目标尚有差距。一是培养体系结构失衡,缺乏科学的层次布局和合理的分类覆盖。目前,我国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过分倚重职业教育,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对匮乏。二是人才学历上升通道不畅。各学历层次养老护理专业的不同培养院校之间,缺乏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序衔接和实质性的育人合作,中、高职基础养老护理人才难以实现学历跃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长期从业和长远发展的积极性。三是院校育人能力不足,虽然护理学在2011年新的学科目录设置中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但作为护理专业方向的养老护理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专业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院校往往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程度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宽泛、课程体系庞杂、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3]

1.3人才培养合力发挥不足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配合。就其现状而言,针对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左右。虽然国家已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指导文件,多次提及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进程和教育基础条件不同,能够为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提供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能力不一,国家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2.基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理论

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刻,行动才可能获得足够的保障。一方面,职业和技术都属于行动的范畴,其知识结构比较复杂,通常要包含多个抽象层次的知识[4]。而与职业教育对接的产业知识主要是具有模糊性与动态性的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教育知识和政府知识均具有系统性与动态性。因此,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知识治理主体碎片化、过度指令化与协商网络稀释化三大难题,必须形成全面、深刻的知识治理模型,包括知识治理主体、知识治理模式以及知识治理对象等。基于此,笔者在梳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知识治理既往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主体模式对象三个维度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知识治理模型(见图1)。

1

图一 养老护理深化产教融合知识治理的三维模型

2.1构建消解产融结合主体碎片化的知识治理共同体

消解产教融合知识治理滞后所引发的主体碎片化难题,需要构建知识治理共同体,形成个体、组织和国家治理共同体,充分激励个体参与动机,发挥中介组织调节功能和国家顶层统筹功能等。

一是个体层面形成院校与企业选择的协商组织,提高参与产业生产或服务工作的可能性,提升参与知识治理体系的机会,合理转化学生、学徒和公民的不同身份,加强“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师傅”的知识流通,从而形成知识获得、组织和扩散方面的共识,形成深化产教融合基于知识的内在黏性以及多向融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是组织层面形成院校、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知识治理联盟。在教育部已有试点的“产业学院”基础上,应当有序建设一大批产教融合中介组织,推进组织形成产教融合治理的自发动力。

三是国家层面应成立产教融合知识治理委员会与产教融合知识治理研究院,开展专业化知识治理系统研究。通过国家层面的治理共同体行动,促进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共同体开展良好的知识治理。

2.2制定克服过度指令化的知识治理标准体系

解决深化产教融合知识治理滞后引发的过度指令化难题,不在于简单放开“管制”,管制仅是一种手段,完全放弃管制不代表能够解决指令化问题,关键在于在知识治理的理念中实现管制目标,促进市场整体发展,而非偏重部分主体的利益。在“个体—组织—国家”全局考虑的基础上,制定个体自发、组织协商和国家领导三种样式的协同标准。

一是在个体层面制定知识共享与知识流通标准。二是在组织层面加强知识协作标准。三是在国家层面强化知识领导标准,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整合国家产业知识的标准,形成知识治理的国家领导标准[5]

2.3构建凝聚协商网络稀释化的知识治理制度

突破知识治理滞后引发的协商网络稀释化难题,需要构建知识治理制度,具体包括构建具有稳定的、弹性的知识治理制度,从而提升产教融合的适应性,如构建分门别类、各层次的国家产业知识流通系统,国家产业知识数据库系统,形成知识体系、技术体系或实践体系的更新目录,形成产教融合实践力、创新力和适应力。

一是在个体层面既要避免忽略个体的知识诉求、知识报酬与合理权益,也要避免少数企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用工的“搭便车”行为。二是在组织层面明确知识治理的各类组织制度。三是在国家层面注重构建产业与教育分享性创新性、协作性的知识治理制度。

3.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协同共育的实践路径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可以将产教融合机制下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界定为:以多方协同共育的理念共识为引领,以系统协同的长效机制、激励机制为保障,以构建养老护理人才协同共育的培养体系为目标,推动各类要素资源有机整合、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养老护理人才多主体协同共育的实践路径。

3.1明确主体责任、达成理念共识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需要首先明确职责定位,达成协同共育的理念共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控制和教育管理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政策指导、顶层设计与协调监管的职能,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活动;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主体,应当依据市场化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企业行业作为养老护理市场化运作的直接参与者,需要发挥产业前沿创新发展的实践优势,参与并融人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6];社会层面则要打破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刻板印象,重新树立起养老护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的理性认知,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3.2建合作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协同视域下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在一个共同参与的范围内推动各项工作,而平台的建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协同共育的组织架构、协调机构,厘清协作组织权力关系和职责边界,畅通多方主体对话交流渠道,共商共建、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同时,借助数字时代的高科技赋能,构建统一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数据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提升协同育人的便捷化程度和目标高效达成。

3.3施综合评价、保证育人成效

育人主体的多元化,培养机制的协同性,培养过程的产教融合、医养结合等特征,决定了养老护理人才的评价应当是政产学研多方主体达成的质量共识。系统整合专业认证、校本评教评学、毕业生质量调查、职业能力认证等多种考评方式,构建与协同育人相配套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多维评价与反馈督促,确保多方协同共育养老护理人才的理念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

3.4注重顶层设计的规范引导

加强对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发展的顶层设计,能够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和路径。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人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明确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分别纳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7]。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涉及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统筹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出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评价等统一标准,引导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朝着标准化、分类化、特色化、优质化方向迈进。各地还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细化配套方案,进一步明确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在执行层面的实施举措,确保宏观政策能够落实落地。

3.5促进职业培训的广泛覆盖

非学历教育是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碍于制度保障的缺位和执行层面的落差,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养缺乏统一权威标准,我国养老护理人才非学历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均未达到理想状态。待建立由政府部门主导,培养院校、涉老企业行业多方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养老护理人员职业需要,优化完善课程培训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培训考核标准[9]。同时,将职业能力提升与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从制度层面增强养老护理非学历教育的实效性和广覆盖,以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对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质量的双轮驱动

3.6化产教一体、医养结合的创新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医养结合是当前推进养老服护理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培养适应市场化岗位需求养老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3.7探索“校企合作"多元形式

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必须充分体现产业行业的话语权。一是促进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动吸纳涉老企业行业积极参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将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及时融人课程体系,促进养老护理育人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产教融合、医养结合。二是促进实践教学的多元合作。院校和企业通过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实施养老护理专业“双证书”制度,充分发挥培养院校和企业行业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3.8顺应“医养结合"发展趋势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院校应当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人才。而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学科基础和专业优势,理应发挥积极作用,深人挖掘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护理学等学科专业与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的契合点,探索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新路径。突破传统意义上学科、学院、教研室的人为划分界限,开展多学科交叉协同教学,构建护理+老年医学+康复+营养+心理+社会工作多维一体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集专业性、通识性、实践性、系统性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医养结合养老护理人才[10]

3.9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产教融合、医养结合的重要表现。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互聘互用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相应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鼓励涉老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医疗专家、骨干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组建多学科背景、专兼职结合的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团队,明确课程团队建设标准,推动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践演练、教学能力培训和教育教学研讨,促进专业师资和行业师资能力互补、共同提升。

3.10加强权益保护

发达国家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得益于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及其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多元育人主体负有的法律义务,确立养老护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地位。此外,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加大人文关怀、强化正向奥论引导,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先进人物评选、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为多方协同共育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4.结语

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理论基础,对养老护理多主体协同育人进行理论溯源,旨在厘清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系统内部的多主体关联机制、作用机制和运行机制,尝试构建协同理论指导下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技术路径,并从建立长效机制、健全育人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需要指出的是,有关该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检验,仍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11-03][2021-06-19]。

[2]黄艳华.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护理人才的分层培养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4):93-96。

[3]徐菊玲,黄三雄,钱秀群,等.高等院校养老护理员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22):41144117。

[4]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人才篇[EB/L][2017-01-24][2021-7-21]。

[5]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07-15][2021-07-28]。

[6]刘理晖,王伟进,顾天安.我国养老护理职业教育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10-17.

[7]赤郝晓蓓,汪旭,徐桂华.我国中医养老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构思与展望[J].护理研究,2021,35(03):493496.

[8]肖建英,姜土生,青秋蓉,等.中国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基于养老照护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社会性视角[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8):20342038.

[9]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EB/0L][2014-06-1820][2021-06-19]。

[10]程涂英,邹小芳.“银发浪潮”下护理院校应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09):2283-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