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索

张涛

黑龙江技师学院  158100

摘要:在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产业得以优化升级,同时也为应用型技师院校人才的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迫切的需要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相关方面的新观念、新心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技师院校的主要平台,希望能够借助产教融合育人这一体制合理的应对和解决智能制造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借助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方案升级调整、重新制定实践教学的机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资源保障等方式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革新经验进行深入的探寻,有助于为国家和地方培育复合型的高素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作有利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育人机制;产教融合

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育教学逐步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等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方面。同时制订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方案,进行产教融合的深化与革新,是技师院校专业课程创建的根本。产教融合和技师院校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是施行以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技师院校能够和企业间达成优劣互补的效果,借助产教融合把企业最先进的技术与技师院校的课程进行高度结合,同时技师院校人才的培养依托于企业最前沿的设备设施及技术手段。所以技师院校的人才培养达到标准后,学生便可直接到企业内工作,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了企业资金、时间以及精力损耗。在产教融合时需要创建专业的教育实习训练场地,另外技师院校专业课程制订也要与企业当下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这对产教融合的高效完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让企业切实加入到技师院校的课程的组建,是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就能对企业操作技术高度掌握的关键。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做充分结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又能使企业效益发展最大化。

一、产教融合概述

当下国内产教融合的形式较为丰富,如针对性的企业订单人才培育、校内部创建企业工厂及工厂内部设立实习培训基地等。

(一)产教融合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依据企业发展实际所需的人才加以重点培养,企业会对学校提出具体的人才规范标准,然后学校依照企业的任务标准,进行人才培育方案的科学合理制订,在日后施行的教学作业和实习训练时,依照已制订的方案进行人才的培养。在订单班学生培养合格后,有所需企业将与学校签订用人合同。

在校内创建工厂的方式是把企业的少数生产需要挪至学校。学校进行人员、学校现有的设备设施及场地提供,企业则要做的是生产任务与技术手段的撑持。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学业任务的完成,还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氛围及工作模式。在日常学习中对教师加以求教,在培训实习期间可以向企业的指导师傅加以讨教,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在工厂内部设立实习培训基地有利于企业与学校的资源的高效整合。学校把学生送至企业工厂,企业生产师傅对学生进行教导,并参与、完成企业生产所需。

(二)产教融合意义

教育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长效发展。因此产教融合是当下时代发展中企业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唯一有效途径,在产品生产、人才培育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借助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方式支持,技师院校可以把专业定位、育人标准和产业发展更好的匹配在一起,使其协同全面发展,对区域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产业需求

智能制造专业的转型正在变得更高效、更集成、更系统、更智能、更精密。相对于过去的制造工艺、制造生产和制造设计出现了地覆天翻的改变,大批的工业机器人替代了过去单一循环的基础工人岗位,但企业核心职位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标准却日益提高,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要做的是切实把握核心技术、创新与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一线工作的岗位上,企业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思维创造力及综合转化能力并能够适应其工作强度。所以创建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把育人体系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行充分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以思维方式为基本的前提下完成知识体系的多元跨度;第二,在创建育人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好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高效合理的规划出专业人才的培育发展方向,从而在源头上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准得到提高。

(二)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应势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优化升级调整使其发展变得更自动、更智能。技师职业院校专门创设了智能制造专业的课程来实现现代化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智能制造专业是由其它课程专业转变而来的,所以当下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内容均属探索时期。智能制造专业包含机械研发、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编程辅助设计和机器人设计等多个畛域,但目前与其专业有关的课程系统发展还较为欠缺,不少学科都是以同畛域的内容作参考,不具备学科自身的独立的建设需求。另外,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也比较老旧,教育内容和实际的生产需要存在显著的差异,专业教师也未对智能制造行业当下的专业技能加以科学的明析,继而致使人才教育的培养工作在高校内无法得到良效发展。

三、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建设

(一)基于产教融合建立动态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下,设置出动态化的课程系统,以此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能力加以提高,把教学中覆含的知识内容和产业生产作动态化连结,依照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进行优化升级,进而保证教学工作与社会生产的先进需要相契合。在这个阶段里,设置“1+X 证书(即一个核心证书和很多个其它的专业证书)”、“蓝领岗位”高度结合的课程系统,突出“开山班”中的核心职位,设立“基本课程”板块;同时,对智能制造企业中不同职位和职业的需要进行明析,然后根据明析结果设立“中心课程”板块;对“X 证书”中所包含的技术职位,实行“职位课程”板块的规划;此外还要设置“进阶课程”板块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高端技术人才,通过“双引擎”的形式推动培养技术、创新、创业、素养、技能相融合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制定基础板块为平台,中心板块、专向板块作基石、开拓板块作协同的“四段进阶”式的教学形式。

(二)共建智能制造专业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立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第一,在生产车间内进行人才的训练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习惯企业的生产形式以及工作环境;第二是,校在校内创建工厂,既有助于学生学业任务的完成,还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生产氛围及模式;第三,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创建专业的培训实习场地。为了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其知悉智能生产和制造的流程,切实把握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形式,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予以充分融合。同时,保证生产车间到原材料车间,再至各类非标定产品的试验室,有助于学生深刻知悉非标自动化的试验流程、设计观念和操作过程;在创建智能产业实践基地的过程里,进行科学的调整转换,对产学研“全景式”育人场景加以升级。

结语:

技术革新和产业革新在时代发展下进行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更高的规范标准。技师职业院校和企业实行校企合作,以当下企业的实际所需为首要原则,实行技师院校专业课程的有效规划,同时还要和教学计划作高度的融合明确其课程内容,然后依照有关的职业要求或专门的教学任务建设课程标准,对教学、实习和就业等方面施行专业的引导。借助这种方法对教学流程予以革新,是目前各大院校育人体系的升级完备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潘喜利,彭华武.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索[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8).

[2]许孔联,姚钢.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J].南方农机,2023,54(06).

[3]卢倩,金锋,周临震,李太铼,陈青,金仁子.新工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20).

[4]赵彻,冯春,姜文彪,张祎伟.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09).

[5]过国忠,陈翼. 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N]. 科技日报,2021-10-2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