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付佳

(镇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云南镇雄  657200)

摘要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改进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的实施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力、公信力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县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起步晚、发展滞后等特点,和其他地区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要严格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力发展,跟上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提高单位管理能力和效益,需要各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在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优化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策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状态良好,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比如:单位领导还不够重视、单位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单位权责分工还不够清晰,内外部监管还不够健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开度和透明度不断增加,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其需要进一步意识到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建设的必要性。构建内部控制体制,推进单位顺利管理和提高单位应变能力,是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打造良好的口碑形象,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单位管理能力和业绩水平

各单位通过开展内控管理工作,能显著提高单位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设置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业务流程、内部管理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并借助业务科室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其中,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办理经济业务,形成规范、正确的会计原始凭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所犯错误,进而不断修正财务管理制度与核算流程,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为单位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单位风险承受和抵御能力

内部控制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在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规避重大事项完全交由同一岗位操作,是单位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固定资产和资金被侵占,出现损失的风险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许多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违法违纪,主要是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具有随意性和任意性,而从单位的经济活动着手,可以为单位有效消除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建立内外部监督及绩效考评机制,单位能及时发现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将风险排除,保障单位内部控制顺利进行。

(三)提升单位资产保值和公务服务效率

规范的内部控制,能保证单位资产保值增值,职能活动开展有序有效。行政事业单位为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采购使用的资产为国有资产,而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等流程可以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申请、采购、使用、报废、会计核算等流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避免国有资产被侵占、毁损,从而提高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使业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经济业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步,促使其更加符合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要求,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为建立公益性政府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单位公共服务质量。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不深

截至目前,县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建立了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但是,许多单位的工作开展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首先,部分管理者具有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认为单位开个会领导层研究,牵头部门制定了制度就是实施内部控制了,不重视制度的管理和实施。其次,单位各股室业务人员意识淡薄,认识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一副事不关已的姿态,相关业务人员对内控建设存在抵触心理,不愿参与其中,更谈不上配合工作,致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省财政厅于2016年11月14日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紧接着各单位都在制定方案和制度,编制内部控制手册。但是,各单位并未做好相应的建设工作,还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规章制度仅仅是照搬照抄,没有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是把其他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制度进行简单的修改,改头不换面,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和现实脱节,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管理风险增大。例如:在预算执行方面,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济科目支出具有突发性、临时性,会导致预算和概算项目建设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工程变更增加或减少引起资金支出的差异;在有建设项目的单位,由于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或资金不到位,都会影响单位支付进度,不能及时编报竣工决算;也会影响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建设进度和实际项目支付金额不相稳合的问题,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效果。

(三)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不够落地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六大模块业务层面为主要内容,根据本单位“三定”方案,进行组织及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编制流程图,形成汇集岗位职责、业务风险点、管控措施的内部控制手册。但是,从六大业务模块构建来看,有的单位设置岗位职责不规范,分工不明确或者不合理,反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从流程梳理再造来看,有的单位没有将岗位职责、授权审批等考虑进业务流程,工作的开展直接增加繁琐性和复杂性,不符合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需要,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从内外部监督机制来看,部分单位内控监督流于形式,财务人员既是工作的实施者,又是工作的监督者,分工不准确、不规范,没有把纪检监督和单位审计在工作中有效落实,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急需强化

信息化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降低单位成本,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各单位发展的趋势,它能提高各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效益。目前,大部分县级单位现在还没有独立的信息系统,经济活动及业务模块之间没有互联互通,各模块工作还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开展。大多数信息系统还是财政部门要求单位安装上报的各类财务软件和管理系统,单位缺乏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在工作开展中形成闭环,影响单位各类业务办理效率和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专业性人才有所不足,再加上单位管理层对人才队伍不够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和损失较大,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三、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单位的方方面面,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单位全部人员的参与,从一般员工到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业务处理中加强沟通交流和相互配合。提高全单位员工的内控意识,让内控理念深入人心,首先,各单位应成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分管财务和办公室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部责”的要求。其次,各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内控意识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单位经济活动风险,从根本上保证单位工作质量。同时,单位不仅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促进员工之间互相交流,转变思维观念,还要对全体成员开展培训,从岗位职责职权、业务流程再造等入手,力争保证圆满完成单位目标。

(二)拟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也是一个单位实现管理目标的桥梁。内控工作的开展,首先我们应当制定计划,各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理有条的开展。拟定工作方案,对我们明确工作目标,总揽全局意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其次,我们必须明晰各部门的权责,形成以六大业务领域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使集体决策、岗位责任、监督机制更加明确和完善,打通各部门工作流程,形成管控合力,用于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基础上,各单位要积极制定并印发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图、内部控制员工工作手册,供各单位、各部门、各机构学习,使单位活动的开展更加顺畅、高效。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单位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完善。首先,构建内控机制,要求单位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梳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正确认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指导单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单位资产完整,防止单位风险。其次,保障内部控制实施,我们要将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严格落实各部门各股室工作开展情况,使单位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夯实内控基础。同时,根据这些情况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内部控制体系工作,提高单位行政管理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再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内外部审计指导和监督管理,采用专项检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四)推动信息系统,打通数据共享平台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打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模块数据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共享,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单位在现有一体化平台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决算和财务报告等业务模块互联互通,实现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相互制衡,一方面我们创新思维,采用现代化的内部控制方法逐步实施包含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来强化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各模块工作的互联互通,打通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信息系统联通。此外,还要加强学习和借鉴的能力,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教育培训,严肃纪律,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更好的服务。

总而言之,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经济活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避各类风险的有力之举。因此,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在认真梳理内部流程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丽梅.关于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的思考[J].经济师,2023(02):81-82.

[2]宋光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今日财富,2023(01):116-118.

[3]彭祥瑞.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以保值增值的策略[J].财经界,2022(31):59-61.

[4]周凯琳.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2:26-26.

[5]杨金杰.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支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