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改革

刘金利,王婷婷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改革已成为社会重大需求和关切焦点。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改革是当今时代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只有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创新机制、强化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策略,以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育人实效。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了高校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并且需要全员参与,涵盖方方面面。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创新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也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首先,由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其次,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单一的思政教育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再者,当前社会节奏加快,信息爆炸,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进而影响到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因此,高校应该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浓厚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校缺乏相应的改革意识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学校缺乏相应的改革意识。首先,许多高校思政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参与度。再者,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意识,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应该具有更强的改革意识,注重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推进思政教育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思政内容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思政内容。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需求,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其次,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设计与时俱进的思政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深入理解和领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样,高校思政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比如在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生活化的课程内容。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设计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深入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展思政活动,调动学生参与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开展思政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活动,如主题讲座、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体验思政内容。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体验思政教育的过程和成果。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评估和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反馈和感受,及时调整和改进思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思政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这样,高校思政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育人的作用。

比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应该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策划,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主题和内容,如红色文化学习、革命遗址参观和社会公益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体验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和文艺演出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体验思政教育的过程和成果。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活动的反思和评估,通过反思和评估机制,了解学生的反馈和感受,及时调整和改进思政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思政实践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这样,高校思政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育人的作用。

(三)创新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发展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创新的思政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持社会调查研究、开展模拟法庭、举办微电影制作比赛等等。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如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辅导、开展在线讨论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总之,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政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比如在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校园公益行”是一项旨在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社区、走近困难群体,了解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该活动由学生自治组织主导,思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在活动中,学生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公益事务,如义务扫街、慰问孤寡老人、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等等。在活动前,思政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讲解,包括公益行为的重要性、如何与受助群体交流、如何做好志愿服务等等。同时,学生也需要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包括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等。在公益行活动中,学生将深入社区、走访受助群体,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不仅学到如何为他人服务,更能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与成就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结语:

综上,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改革,需要思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实践创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断拓展教育手段和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广宇,宋宏博.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路径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3,44(03):126-129.

[2]齐贵云.“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3,9(08):185-188

[3]赵亮.“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例[J].高教学刊,2023,9(08):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