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艾威斯·艾比武,杨波,吴泽君,陶飞

奎屯市气象局,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数据模型的建立,能够帮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占据了先导性的主要地位。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服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地方其相关工作机制并不完善,也没有联防联动各个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在进行气象监测时也缺少针对性,宣传网络也不够广泛。本文针对这些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可行性的提高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引言:

在期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的社会建设理念在逐渐变更。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符合可持续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并坚持绿色发展的力度,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诸多的挑战和变更。

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恢复和保护环境这样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被几乎所有人所接受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持续挂钩。作为世界大国,建设好自己的生态文明也是作为大国的担当之一,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良好榜样,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气候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气候文明,要重视其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建设。随着全球化的气候产生变化,想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先行关注气象的变化。气象事业能够预测气候变化来帮助政府敲定防灾减灾的具体方案,在发现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气象预测预报,应对气候急剧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之后,气象工作就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处于先导性的根底地位。建设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一、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重要性

(一)避免经济财产损失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世界气候环境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地极端天气类似干旱,洪涝,台风等气候灾害出现的频率提高。如果不能够提前了解到气象灾害的到来时间以及发生等级,普通人民遇上这种突发情况,就难以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基层政府在救灾时对临时资源的调动难度也会加大。气象预警应该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帮助基层防灾减灾救灾,避免自然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影响,[1]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公有和私有财产安全。

(二)避免人身安全危险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上等级较高的气象灾害是除了无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最害怕的是造成人员伤亡。人类在天灾面前终究是难以抵抗的,即便是万众一心的救援也很难保证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如果气象防灾减灾能够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好预警工作,那么就会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当中的人员损伤。

三、当前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认识到气候因素对于整体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时日还不长久。政府缺少对于气象工作的关注度,气象防灾减灾相关工作机制并不完善。有一些地方并没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和批示,工作懈怠,机制松散,也并不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很难满足社会对气象工作的高要求。

(二)各部门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不重视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不是气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气象部门在观测到气候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后,是需要不同部门和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去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的。有些地区对于气象部门的权责划分并不清晰,使得各部门对于气象变化并不敏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多有懈怠,导致没有第一时间针对气候变化作出防灾减灾的可执行方案。错过了拉起第一防线的时间,就很容易使得微小的气象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影响。

(三)气象监测的针对性不够强

现在各地的气候预测工作针对性并不够强。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再进行气候预测时,虽然要注重全面性,但也不应当丢失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气候预测能够更加准确的帮助当地其他部门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例如在气候炎热地区,应当加强气温的预测和监测,应定时发布气温曲线图,提醒人民气温的变化,以便于人民因为高温天气加强对于山火等问题的关注度,避免在高温天气去往山火多发地区,影响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防线。想要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首先需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和批示,结合中国气象局和各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建立好相应的工作机制,贯彻党的理念,落实部门权责[2]。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记录时要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能够及时跟进和落实消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在进行当地的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应当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政府工作特点进行工作机制的建设。

(二)完善联防联动机制

气象部门要主动出击,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联合应急管理、民政、水利等不同部门进行联防联动机制的建设。气象部门要积极关注气象变化,对于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进行分析并得出生态现象评估结果,与相应部门共享气候数据。当可能发生高危险性气候灾害时,要及时示警。比如当温度异常升高时,要及时提醒林业部门注意山火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预估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发生结果。以此气象预估评价给相应部门提供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方案的可靠数据。

(三)有针对性推进并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

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要是为了人民。再进行。这项工作建设是一定要牢记以人民为根本的建设理念,切实做好与人民相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等服务工作。恰好灾害能够很轻易的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活动,在进行七项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时,就要首先以人民为出发点去考虑,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活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划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态气象监测网络布局,比如在山火多发地带就要更加注重高温天气的影响和反馈。此时气象部门应当加强与林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对于山火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划分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区域图,提醒其他部门和人民相关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布设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传播网络

气象部门在进行模型的评估和建设时,也需要使用更加完善先进的卫星遥感网络,使用更为先进的设备来对数据进行记录和计算,以便于得出更加完善,更加贴近现实的数据模型。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来获取各项信息资源。气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建设属于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传播网络,用官方的气象信息展示公开来帮助人民注意气候灾害。气象部门要联合使用大数据提高气象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对于对气象关注度较高的用户加高推送的频率,对于气象关注度较低的用户只提示较为重要的气象数据。可信的官方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引起人民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提前做出对极端天气的应对,来减少对自身经济人身安全的影响。

总结:虽然现行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善,但是随着国家政府还有人民对于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预警需求的增加,气象部门会进一步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的建设。只要气象部门能够完善其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进行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联合其他工作部门进行日常工作,就能够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隋丹,饶维平,李佳.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初探[J].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5):39-40.

[2]赵洪祝.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 浙江气象,2010,3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