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思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城市规划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思考研究

潘文  

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要: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需求,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之产生的城市管理风险也逐渐多样化、复杂化。鉴于此,当开展城市规划时,必须增强风险忧患意识,坚定地树立底线思维,以科学地、客观地、理性地思维来确定城市风险管理的目标,而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用创新的管理机制来应对城市突发性事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发展韧性,为建设现代化城市营造安全的、充满秩序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1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背景下,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团体,都应该树立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懂得如何有效地管理城市的建设,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并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追求现代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1]。以发展的眼光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对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源头和根本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完整性以及人民生活的舒适性,以保证它们直接的连续性和独立性,从而达到互相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规划城市建设的初步设想期间,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政策,确保城市能够可持续的、合理的发展,从而在接续发展中达到互惠互利、相互进步的和谐共生目的,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效益。

2 城市规划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

2.1 创新城市规划风险管理中的部门以及区域协同机制

通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虽然一些城市在规划中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 但是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应对风险能力的方面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通过机制创新来提高城市各个主体和单元的区域协同能力和统筹能力,以增强城市韧性。

2.1.1 城市规划风险管理区域协同机制创新

在对城市规划的风险管理中,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之间缺乏互相配合的、良性的沟通配合程度,那么等遇到危机时,每个行政区域只能通过有限的资源单独应对突发事件,从而造成被动局面。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正是由于城市风险管理规划中联防联控机制的缺失。因此当风险事件的波及范围比较大,或者风险等级较高超出了单一区域的风险应对能力时,由于无法对风险应对资源进行区域间的有效配置,就会严重影响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因此在前期开展城市建设时,应创新管理机制,例如建立可以跨区域的高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规模较大的跨区域指挥中心、救助中心、物质存储中心和应急管理中心等,与之搭配的是科学可行性的风险管理管理制度,明晰各自的主体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不断提高城市整体面对风险的可控力、处理能力。

2.1.2 城市规划风险管理部门协同机制创新

建立各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通过对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各种可能发生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明确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增强了城市韧性。当城市突然发生爆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时,因为能够对各类资源设施采取快速地、统筹性规划,那么就可以对城市各区域或者各行政范围进行统一的协调配置,如在城市的土地规划、市政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部门存在统一的有效地协同机制,那么城市资源将得到最大化利用,城市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对风险管理的弹性会大幅提高。

2.2 优化空间设施为城市规划风险管理提供空间支撑

2.2.1 城市情景规划中的空间留白

对城市前期规划时,为了增加对具体风险的应对能力,科学合理地分配利用风险应对空间,就要树立一定的城市风险管理意识,以此提高城市韧性。例如在对市政设施的总体规划时,要保证土地规划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的集约化,可以将空间留白率规制到合理的、可再利用的水准内。当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时,应对城市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2.2 城市规划风险管理中的空间资源配置优化

要以风险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的导向,通过应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城市整体空间资源。此外还可以靠城市郊区的各乡镇和对各区域的统筹规划形成城市功能圈,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利用率,还可以提升城市整体的对风险的可控力。

2.3 以底线思维为指导细化城市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城市的发展现状,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预判,这样才能准确控制风险管理目标,并通过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对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良好环境[3]。确定某个城市风险管理的目标要建立在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当开展城市规划时,必须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而它的前提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细化风险管理目标,制定的每项措施都可以被贯彻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从而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逐一实现。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其导向、特点,主要有问题导向、设施导向、部门导向和过程导向等。因此在规划城市发展时,应该根据不同导向的风险评估体系特点,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城市风险管理的能力。

2.3.1 问题导向型城市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问题导向型,指的是通过吸取历来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教训经验,在考虑城市环境等因素对城市规划中的可能产生的风险来源、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以及影响范围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概括和评价,借用具体分析结果和评价内容,确定该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能够遇到的主要风险管理目标。

2.3.2 设施导向型城市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设施导向型,指的是,能够科学合理的总结出,城市的各类市政设施、其他社会建筑在应对风险时的抵抗能力、被毁坏程度、修复速度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在限定条件下具备的抗击风险的能力等,依据上述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应急处理预案、科学合理的安排市政设施和社会性基础类建筑物等,精准计算重要的市政设施的冗余率和弹性指数等,达到从硬件设施上提高城市应对风险能力的目的。

2.3.3 部门导向型城市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部门导向型也就是根据城市构架标准来对城市各部门在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以及保障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城市规划的风险管理目标,优化城市各项设施的布局,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4 过程导向型城市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所谓过程导向型也就是从识别风险源开始,对城市风险评估风险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的建设等进行全过程的评价分析并确定风险管理目标[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城市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方面显得愈发重要,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功能的多元化,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并通过政策保障和空间支撑等措施提高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树新,李柠.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难点与处理途径[J].建筑与预算,2022,(09):47-49.

[2]何骄阳.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2,(0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