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谭菊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纵向分析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推行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   分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对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外,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此来推动其个性发展,使其收获更多。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的,能够按照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初中地理教师为防止两极分化,实施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在适度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不断地进步。本文将对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进行如下几点有效地探讨。 

一、设计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目标,确保分层教学的推进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导向,将对最终的教学质量、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分层教学的价值展现出来。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教学中,课堂才会真正交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才会发言权、自主权,才能更加自愿地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度是初中地理教师上课的依据与凭证,不仅需要参考教材大纲,还需要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智能差异随时调整与补充,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与最近发展区。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群体与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难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每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设置,都需要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学习起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层次水平应当有梯度,难度不宜过大,还需要循序渐进。唯有这样,才能彻底转变学困生陪读的尴尬现象,让其也能够感受与尝试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优生能够“吃得饱”、学困生能够“吃得了”、中等生能够“吃得好”,这对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实施动态分层的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群体现阶段的学习状态、情绪、水平、能力等,为层次的划分提供更多的依据,以此来保障分层教学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力求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促使分层教学得到有效地推进。例如,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时,在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进行分层过后,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探讨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划分我国地理区域的主要原因?(2)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将我国划分哪几种地理区域?(3)这些地区各自有什么地理特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问题,并与同层次的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这时教师时刻在学生身边进行点拨与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 
  三、开展分层的测试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评价也要坚持双轨原则,即基础知识与能力测试两方面结合,从而改变了过去的只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的情况。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多动手、动脑,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同的评价和测试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测试手段,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态度的变化,都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实现评价方法和测试模式的密切结合,完成分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对基础层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和“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即要指出其不足,又要指出努力方向,通过评价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优秀层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学习斗志。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要进行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帮助分析原因,这样可以使整个班级保持对地理学习进取的热情。地理分层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幅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利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分层教学的模式,实施动态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进行双轨评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目的性、方向性,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激发每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08:43-44. 
[2]刘俊辉.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日本》一节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