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史结合”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析“文史结合”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朱智丽

葫芦岛市龙港区海华初级中学,辽宁省葫芦岛市,125000

摘要:文史结合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引导其触摸历史的本质,同时活化历史人物与事件,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开展历史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文史结合理念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想,可以对历史教学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文史结合“视域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史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了解。文学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带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换言之,文学作品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文史不分家,文学作品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史料。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文史结合的教学策略,将文学作品以文释史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关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学科素养,正确理解历史文化。

一、运用文学作品丰富历史知识

文学作品描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古诗词,虽然语言简练,但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些古诗词充分重视,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古诗词,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其对当时的历史知识形成全面的了解[1]。例如,在关于《唐的盛衰》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盛唐的背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忆昔》(杜甫),诗歌描绘了开元时期社会繁荣的景象,通过诗句描绘的画面,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盛唐时期的发展情况。

二、通过文学作品触摸历史本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在历史事件的讲解中穿插一些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学生的视野也会得到开阔。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引导学生对历史形成自己的判断,促进其历史素养的提升[2]。例如,在关于中国时局与辛亥革命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辛亥革命为何失败,同时形成对辛亥革命全面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鲁迅的小说《药》,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一共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跃然纸上: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在缺乏群众基础的情况下,革命必然会走向失败。通过小说的引入,学生很快明白了为何辛亥革命最终会走向失败,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形象,记忆也更加深刻。

三、借助文学作品活化历史人物

文学作品一般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通过一番艺术加工以后,将历史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反映出来[3]。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文学作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历史人物、事件活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史实的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借助于历史人物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以提升其历史素养。例如,在“三国鼎立”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与认知,感受到当时人才辈出的大背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苏轼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这首诗创设的磅礴、辽阔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周瑜的飒爽英姿和当时战争的激烈。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以后,教师还带领学生观看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这场战争的实际情况、人物进行深入了解。

四、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历史学科的学习是枯燥的,因此可以适当将文学作品融入到课堂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出现。在丰富历史知识内容的同时,使历史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还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透过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当年战役的壮阔,同时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到战役中周瑜是如何将曹操打败的,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周瑜。然后再为学生系统性讲解这场战役的相关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对这场战役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体会这段历史的意义。另外,通过诗歌的融入,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这场战役是在三足鼎立的背景下展开的,存在其必然性,从而设身处地的了解这段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五、透过文学作品开展历史探究

历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借助文学作品进行历史拓展,鼓励学生探究历史内容,透过文学作品对历史进行分析和了解,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验证历史。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拓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以后,应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课外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的发现历史、验证历史、感悟历史[4]。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从历史视角出发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分析,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待历史。在客观看待历史的同时,融入文明史观与唯物史观,这样就可以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唯物主义思想,学会站在历史的视角上看待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的看待历史。

综上所述,在文史结合理念下开展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文学性语言展示出历史,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具体的历史情境,通过文学作品活化历史、拓展历史,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认同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历史,接受历史。

参考文献:

[1]许红婴.浅析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02):13-15.

[2]姚林.从学科融合视角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以“三国鼎立”文史整合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114-115.

[3]吴斌斌.文史结合 以文释史——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新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78.

[4]王小霞.浅谈如何通过“文史结合”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87-188.

作者简介:朱智丽(1990.3.12),女,民族: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学历: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研究方向:初中历史,职称: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