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效果探讨

赵艳艳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摘要: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蔬菜栽培学课程聚焦教学创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着眼于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学生抬头率不高、课程学习兴趣欠缺、考前突击复习等问题,围绕金课标准的“两性一度”,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切实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专业知识与情感认知的融合,充分彰显了课程学习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进而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反思;创新举措;教学效果评价

蔬菜栽培学课程组坚持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面优化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启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蔬菜栽培学课程打造成为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新农科建设要求的精品课程。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创新的目标是改变原有的、效率相对低下的旧式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切实实现新时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创新是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

在课堂上经常发现学生低着头,提问后也没有反应,普遍存在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课堂上学生们很多低头看手机、低头写作业、低头看自己的教材或笔记,更甚者低头说话聊天。线下教学过程中,会强制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但效果并不好,低头的依旧在低头。目前线上教学,这种学生教学参与度低的情况更是普遍。网络的另一头,学生需要独自学习,这对个人的自我约束力要求很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想尽各种办法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效果甚微。

(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教学模式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了某些知识,但忽视了如何启发、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表现为学生课堂上的听课状况;一方面还表现为学生与老师课下的探讨率和课下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频率。原有教学模式下,基本处于“教师上课开电脑讲课,下课关电脑走人”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少,这种方式下,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没有学习动力驱使。加之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没有太多兴趣。

(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活动均以教师授课内容为主导,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不愿意自己主动思考探索。学生对课堂教授的内容片段化的接受,没有进行逻辑归纳和系统性的总结,使得知识内容在自己的脑子里支离破碎,无法对不同环节的知识灵活运用,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能力更是缺乏。

(四)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考核办法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致使学生在考前抓紧时间死记硬背,只求过关拿到学分。这种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的书面知识为目的,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既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又不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课程创新思路、举措、效果及反思

课程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要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种问题也在持续的反思,越来越发现仅仅将课程知识讲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大功夫。

(一)课程创新思路

蔬菜栽培学课程创新是借助新式的教学平台和成果导向(OBE式)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改变原有的“单向性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为主,重新设计教学总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首先,借鉴学习金课的“两性一度”理论,重新设计教学总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五个环节;

然后,在教学过程组织环节通过主动分享式、辩论研讨式、实物表演式等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充分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多屏互动设备及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程的创新性;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不同任务的分解及过程化考核的实施,增加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难度,体现课程的挑战度。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以成果为导向的实验设计,组建小组和团队协作,展开组间比赛,同时提高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程创新举措

1.教学模式创新: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教师讲授型”教学模式,借助雨课堂教学工具,课堂中形成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原有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创新过程中在课堂讲授中加入“学生分享”、“学生研讨”、“师生研讨”、“情景模拟表演”、“专题发言”等互动环节,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教学内容创新:1)增加新知识点,与时俱进。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工程学科也不断有新技术涌现,作为其分支的蔬菜栽培学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与方法,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设备,进一步丰富了本课程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沿动态,课程组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了重新设计,完善了教学方案。2)增设教学案列,注重能力培养。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生动具体更加直观易学;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唱”,而是可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案例教学能够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融入思政内容,实现教书育人。把蔬菜栽培学这门专业课与思政课知识点进行融合,在向学生传授蔬菜栽培学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具体的学习,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对蔬菜栽培行业和从业者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评价,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园艺生产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3.教学组织创新:重点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以能够在课堂教授中有效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课程任务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

4.教学评价创新:在学校督导听课、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的基础上,蔬菜栽培学课程注重过程化考核,制定了过程化考核中平时成绩计分说明,也专门针对课程表现成绩制定了课堂成绩计分规则(包括课前、课中、课后)。

(三)课程创新效果

1.将雨课堂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与蔬菜栽培学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上课到课率和考试通过率显著提升;

2.加大课堂讨论力度,强调学生的学、思、表达能力,将教学课堂打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课堂;

3.创新小组作业设置,将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结合起来,完善过程化考核机制;实现了课下、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考核,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体现课程学习的挑战度,提升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思政内容的融入,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程知识学习的获得感,达到知行合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专业能力培养,为今后从事园艺专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创新反思

蔬菜栽培学课程创新效果虽然较为明显,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在以后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和摸索。

1.实践教学内容偏少,开放性教学欠缺。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性较强,课程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虽然紧跟时代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但并没有针对实践内容采用开放性教学。而只是在课堂中或者课程群中分享一些案例、视频、文件等,课下也只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汇总整理,实践内容和流程相对固定,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小组作业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无法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工作状况。小组作业的设置是课程组在作业布置上的创新,避免了个人作业普遍雷同,毫无意义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但缺乏对小组成员工作的合理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做作业存在“划水”和“搭便车”现象,小组内分工不合理不均衡,部分优秀学生承担组内全部工作对此也表示不满,因此需要探讨一种合理的小组团队合作和作业评价机制。

3.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有待完善。由于课程设置、时间限制等原因,课程建设中的课堂讨论环节较为滞后,没有很好地用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做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羞于在课堂公开发表个人观点,因为担心错误或被评判。其实学生对课堂讨论是感兴趣的也愿意参与,改用无记名投票和“雨课堂弹幕”形式后多数同学参与度明显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课堂讨论环节和“雨课堂弹幕”有机结合,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动力,提高课堂活跃度。

(五)下一步课堂创新计划

未来课程教学创新的工作重点是构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蔬菜栽培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深入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有序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完善过程化考核机制。

开发课程微视频,探索合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尝试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开放式教学,聘请校内或者校外专家和主讲教师组成讲师团,开展《蔬菜栽培学》大讲堂,将行业发展热点问题以专题形式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创新效果

教学创新改革实施后,教学效果逐渐突显,学生上课状态有了明显改善,考试成绩也普遍提高。

(一)学生上课参与度提高,彻底改变上课普遍低头的状况

教学创新改革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翻转课堂和雨课堂教学平台的使用,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了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意见反馈和投票调查环节,完善课程讲授体系。教师根据学生投票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意见反馈情况,对教学实时调整,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教学创新改革,提升了课程学习的高阶性、挑战度,使得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反思,以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平台的使用为依托,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