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空间尺度的城市社区服务单元适宜规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基于传统空间尺度的城市社区服务单元适宜规模研究

闫晶晶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社区治理的水平与效果,与社区服务的空间尺度息息相关。传统城市基本单元尺度行政管理的合理人口规模为优先因素,在后期的社区治理实践服务半径、服务人口规模逐渐成为影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双重因素。本研究剖析城市社区空间单元的服务标准缺乏研究、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治理单元空间错配等问题从传统空间尺度步行适宜性服务半径等角度,对城市社区的空间服务单元的适宜规模进行研究,以为推动城市社区空间单元服务规模的标准化和超前规划,以及促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协同提供支撑。

关键词空间 尺度 城市社区 服务单元适宜规模

1 引言

现在一般认为,社区是指居住于某一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城市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赵蔚、赵民,2002)。社区治理的水平与效果,与社区服务的空间单元尺度息息相关。传统城市基本单元尺度行政管理的合理人口规模为优先因素,我国古代的统治形式影响了治理架构陆续涌现了以闾里制、里坊制和坊巷制等为代表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空间单元的尺度一定程度上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这种特点一直传承延续至现代社区治理实践使得服务半径、服务人口规模逐渐成为影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双重因素。

由于社区本身就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单元和统计单元,人口、经济、社会等数据普查小区的划分大多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灾时的人员安置和物资发放也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组织的。结合现代城市社区空间单元服务标准缺乏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治理单元空间错配等问题研究意在通过对传统空间尺度步行适宜性服务半径等角度溯源,对城市社区空间服务单元的适宜规模进行探讨,以为推动城市社区空间单元服务规模的标准化和超前规划,以及促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协同提供支撑。

2基于传统城市空间单元的尺度研究

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工具所限,社会治理的空间尺度更多地与人们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相关联,单元的尺度主要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许多学者对城市居住单元规模尺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闾里制、里坊制和坊巷制。

2.1闾里制

闾里制是我国最早的管理城市居民的一种重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居民以五家为一比,五为一闾,闾的四周围以高墙。墙的四面或两面开有供居民出入的门称并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

根据《管子》和《墨子》所载,春秋至战国间,各国都城就已有以闾里为单位的居住方式。据记载,秦朝时期,商鞅在秦都咸阳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西汉长安有一百六十个闾里,每一闾里设弹室,控制居民。由于迁就地形,闾里杂处于宫阙和官署之间,每个里的面积很小,闾里也可能不全在城内。东汉洛阳聚居区的结构布局以手工作坊和商市为核心,闾里与市、坊在功能上相互渗透。北魏洛阳有的里坊中居民达二三千户,里坊的规模是一里见方,但未必都很整齐划一。

2.2里坊制

里坊制主要盛行于隋唐。里坊制是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中。宫殿和衙署用城墙保护起来。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里坊制下城市街道严禁被侵占。隋唐长安城以皇城南出大街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将全城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并形成了东、西完全对称的格局。东侧南北向5行纵坊,东西向13排横坊,共54坊和1西侧同样是南北向5行纵坊,东西向13排横坊,共54坊和1市。

记载,隋唐长安城全城共计约108坊,里坊的大小共有五种尺度:即350*350步;350*450步;350*630步;400*650步;550*650步。在我国唐代,一步约为五尺,一尺为0.22m,即一步约为1.1m按此换算,隋唐长安城里坊的大小有385*385m385*495m385*693m440*715m605*715m五种尺度。另外据考证,隋唐长安城鼎盛时期城墙范围内用地约83平方公里,容纳人口达到100万人,按此测算,平均每个坊0.9万人。

2.3坊巷制

中唐以后,由于夜市坊内店铺的出现,使街道出现种树、掘井、修盖凉棚等现象,同时,由于商业繁荣、向街开门成为普遍的现象,里坊制逐渐崩溃,坊巷制成为主要的居住形式。北宋汴京取消了坊墙,使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主要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一定专业相对集中布置。元代都城也继承了两宋以来的坊巷制,明清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经纬相交的城市干道和密如弦丝的街巷构成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干道两边散布着各种商店和作坊,有的街道按手工业的类型形成专业街市,栉比的胡同小巷则是市民居住区。里坊只是管理机构的名称而已。

据考据,北宋汴京鼎盛时期人口150万人左右,外城面积52.5平方公里左右,内城面积8.34平方公里左右,城内一共设置8120坊。若按内城面积测算,坊的面积约为8.34平方公里/120=6.95(公顷),相当于267m*267m的方格。若按100-120万人口居住在坊内测算,坊的服务人口约0.8-1万人。

3小结

传统城市空间的基本尺度最初体现面对面的尺度传统村庄、小镇尺度面对面的尺度是在物质空间意义上使居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见面后点头之交的问候,对应与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现存的胡同、南方一些城市的弄巷传统村庄、小镇尺度是基于合理的步行通勤范围,主要指步行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活动领域。随着内部功能的多样化,邻里尺度开始出现,对应层次的人口规模变化较大。到了近现代,这种空间单元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例如,重庆渝中区1950-1986年,基本维持21个街道左右,1986年,平均每个街道面积0.4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3万人;2017年,共设置有11个街道,平均每个街道面积约1.8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5.99万人,社区单元的范围和人口规模也随之扩大。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平均0.83万人左右,根据重庆市人口信息中心统计数据,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社区平均人口规模0.71万人。

参考文献:

【1】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社区治理相协同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关键技术研究[R].

【2】张大维.公平与效益视角下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11(7): 21-25.

【3】姜  莘.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及规模的确定[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4): 578-582.

【4】李映雯.社会资本影响下的城市基层治理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5(6).

【5】柴彦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城市规划,2019,43(05):9-16+60.

【6】肖作鹏,柴彦威,张艳. 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J]. 规划师, 2014(10):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