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智慧翅膀 扬创新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展智慧翅膀 扬创新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初探

陆季亚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215600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与认识,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革新;创新策略

前言: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在于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协作学习,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创造性的,是时代的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作用,不断进行创新,向这个领域注入活力,使其具有发展和生存下去的意义。良好的教育应当培育和造就大量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创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培养下一代国民的创造性素质和创造力,则必须依靠教育,这与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密不可分。

一、小学信息教学应具备的特点

与语数英课程不同,信息技术时间教学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它具有特殊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自主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持续加强学生的“规范操作”。作为初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特殊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其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的主要特征是:

  1. 操作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行打字、编程、建库等一系列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原理、掌握方法、发现规律。

  1. 自主性

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操作,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来看,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训练、研究和创造。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

  1. 趣味性

计算机系统的设置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基于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能够牢牢地把握住所学的内容。

二、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师理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要改变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权威性将不再基于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要让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职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位具备好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将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拓展思维、获取新知识。教师要明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从对素质教育的核心认知入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教学目的,提升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大多习惯于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大部分学生都不明白指令的含义,只能将指令的格式和内容牢牢记在心里。教师并没有传授给学生怎样使用计算机,怎样学习,怎样操作等。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角色,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弊端,营造一个以学生为本、充满活力、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其今后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兴趣是一种具有趋向性的心理特性,它是创新思维的先导。一个人一旦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究。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有良好的动机,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其思想活动才会被激活,促使学生获得信息、接受信息,实现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主要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想活动和结果不在教师的预期范围内时,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和自己辩论,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与教师完全不同的观点时,教师不能否定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对该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从而有效解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持活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等竞赛,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自主性、独创性和个性的机会,同时,也使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良好风气。

总结: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的创造力在信息技术的沃土上,能够得到持续的培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考研究[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2022:431-434.

[2]孙丽濛.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173-174.

[3]王礼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J].科技风,202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