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 2

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王梅玲

37032119830111182X 邮编255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推动我国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改善我国人们的出行质量。本文通过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的对比,探讨了城市道路在品质提升设计中运用街道理念中的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使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在导向、边界、技术、功能、管理5个方面向街道理念转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街道;城市道路;应用

前言

道路设计对于城市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设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道路设计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和当前设计缺陷进行道路设计要素的系统性分析,才能有效提高道路设计质量,确保道路通行的效率与安全。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目前道路上的人、车基本成动态流动模式,对于周边街景的观赏行为也成动态性发展,另外不同个体的交通出行目的各不相同,所采取的交通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出行规律和视觉特点也会有所差别,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设计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交通运行环境。

1.2、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部分,想要实现三者在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统一,就要强调自然元素的和谐使用,强化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发展,保证道路建设的硬质景观和自然景色相融合。除了设计的和谐化之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设计人员要重视分析时间等变量元素,结合城市特点发挥地域特色。

1.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道路占地空间相对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不仅要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还要设置一些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各种管线和电缆等。另外,道路规划设计要在这个空间内实现绿化环境的和谐安排,保证地上、地下环境能够满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求,展现其观赏性和环境调节作用的实际功能。

2、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对比

城市道路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一般比较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少噪声。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街道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道路。街道,原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

3、街道设计方法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运用

归纳总结国内街道设计导则及标准发现,街道理念主要有以下4种设计方法。4种方法相互关联和交织,但各有特点,且均以城市道路全部组成要素设计为基础[1]

3.1、理念目标设计法

理念目标设计法是根据具体街道特点来归类设计理念目标,依据不同理念目标分解任务清单,展开进行街道设计的方法。目前国内街道理念目标主要有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品质(美好)、历史(人文)、共享(集约)等,特别是前4项理念目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城市道路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把城市道路理念目标划分为安全道路、绿色道路、活力道路、智慧道路、品质(美好)道路、历史(人文)道路、共享(集约)道路等,并依此来开展精细化设计。

3.2、类型设计法

大多数街道按照交通服务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2个维度,根据2种功能的耦合关系解析现状街道,进行交叉分类,形成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商业型、综合型、历史型、办公型、服务型、其他型等街道类型。新时期的城市道路应该打破道路红线,考虑道路整体空间要素和功能,注重交通服务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的融合,从而使城市道路在原有交通功能分工基础上再细化,参照街道类型进行划分,开展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商业型、综合型、历史型、办公型、服务型、其他型等道路类型的精细化、品质化设计。对同一条道路而言,不同路段由于沿线功能、开发模式与建筑形态存在差异,相对应的道路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计,也可以把道路等级与道路类型2种分类方式进行交叉设计。

3.3、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

城市道路长期以来以车为本的观念,使得城市道路的使用者更关注机动车使用者群体的需求,道路设计通常也是主要围绕机动车使用者群体需求进行设计。街道理念将使用者群体划分为步行者、骑行者、公交乘客、载客机动车使用者、运营服务者等5类群体,因为这几类使用者群体的路权分配、出行效率、空间占用、空间感知等都存在差异,各自对断面形式和空间需求不同,从而在空间要索、设施要素上的设计也不同,这就是针对不同使用者群体需求展开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城市道路也可以借鉴,扩大城市道路使用者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设计,这样就能提高道路设计品质

[2]

3.4、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

街道作为城市慢行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和休闲空间,突破了城市道路空间的范畴,这一点值得城市道路借鉴。城市道路空间可以采用街道空间范围,这样可使城市道路空间组成要素更为广泛。街道空间组成要素常见划分方法有四大类要素划分法、三大类要划分法、两大类要素划分法、立体空间要素划分法。城市道路亦可借鉴国内街道理念,重新进行组成因素的划分设计。如采用四大类要素划分法,可以把城市道路空间组成要素划分为交通功能设施、步行及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如采用三大类要素划分法,可以把城市道路空间组成要素划分为交通功能设施、环境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如采用两大类要素划分法,可以把城市道路空间组成因素划分为侧界面控制要素、底界面道路要素;如采用立体空间要素划分法,可以把城市道路作为立体空间,不仅包括建筑退线形成的U型地上空间要素,还包括地下的道路、通道、管道、线缆等地下空间组成要素,即H型三维立体空间组成要索。无论如何划分,最终都需要对每个道路空间要素进行细化和统筹设计,以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品质。

结语

街道理念是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其主要针对道路红线及沿线建筑界面形成的立体空间范围,进行多重功能活动、一体化协同统筹设计,以满足城市空间高品质、高标准的要求。当前城市发展已经由增量向存量转型,城市发展理念也由效率向效益转型,街道理念能更好地诠释和顺应城市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把街道理念充分应用到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打破空间壁垒,融合、统筹各类功能要素,促使城市道路向精细化、品质化提升,是未来城市道路设计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康联国,童景盛,马国纲,等.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32-35.

[2]周小建,周为国,张成雨,等.精细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改造建设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