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郑鹏宇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学校     辽宁省    沈阳市新民市    邮编110300

摘要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教材的核心内容为主,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唱歌曲,学习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常常忽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在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歌曲、认识乐谱,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在欢快、舒畅的环境中感知音乐。所以,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加入律动教学,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必要前提,而律动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听觉、视觉、肢体等多方面的感官,从而刺激儿童去感受音乐。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单一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唱歌曲,枯燥的讲解乐理知识,使原本愉悦的音乐教学显得单调乏味,消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融入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起来,用身势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几个简单的舞蹈律动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不仅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我在四年级的山谷静悄悄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想像模仿作品中的角色和律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儿童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如模仿山谷叫、煤矿叔叔等,还有最后一句,节奏比较复杂,所以我利用律动来帮助学习,头、肩膀和手一起,帮助理解节奏,这样学起来就非常的简单,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的积极性。

三、律动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学生随音乐通过身体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叫律动。用律动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领悟音乐。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亲身体验下获得的音乐感知是强烈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例如,利用画三角形的轮廓感受三拍子的节奏,利用击掌拍肩的力度来感知音的强弱,利用踏步快慢去感知音乐的速度,用手臂的律动感知旋律线的起伏……我在年级《布谷》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做布谷鸟飞翔的动作,感受小鸟学飞的音乐形象,同时加入先提腕后压腕的舞蹈律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二拍的强弱力度。通过舞蹈律动教学,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速度,而且很好的感受了布谷鸟的可爱形象,增强了学习学习音乐的感知力

四、律动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感情的理解。

音乐是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传递的情感呢?除了通过示范、聆听、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以外,还能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运用律动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去感受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比如,模拟农民割麦子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模拟白鹅走路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白鹅的可爱;模拟摇篮轻轻晃动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歌曲安静优美的情感……我在《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时,创设献哈达这一舞蹈律动氛围,让学生感受藏族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创设跳跳藏族舞的教学氛围,就是通过几个典型的藏舞舞步 左右点步退踏步颤膝脚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舞蹈律动中感受藏族歌舞粗犷豪放以及热情奔放的情感特点。

五、律动教学能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十至十五分钟,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时间播放一些节奏感强、旋律欢快的音乐。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舒展身体进行律动训练,如拍手、晃头等动作。这就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育人,在人的形象、形成性格、提升思想品德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小蜻蜓》一课,各种律动表演中,有些同学设计了蜻蜓点水的律动动作,有些同学将双手成拳,并且高举过头,模仿小蜻蜓睁眼睛的律动动作。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小蜻蜓睁着眼睛飞来飞去是在做什么。学生答道:捉蚊子。教师则说:小蜻蜓捉蚊子说明它是益虫,我们必须保护它。通过这些比较简单的律动动作,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明白生活道理,无形之中对学生加强了思想教育。

、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课程,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以及课外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了解更多。同时也交给学生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结语: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各类音乐教学都强调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已无法实现这些需求,因此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限性,通过把音乐与舞蹈律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唤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本能,激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热爱音乐,审美音乐和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黄鹤.音乐律动教学初探[J].辽宁教育,2018(09):86-87.

  [2]王俊霏.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85-186.

  [3]陈艳丹.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法研究——以小学三年级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93-94.

  [4]殷磊.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4(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