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手工艺术课程的实践建设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浅谈高校手工艺术课程的实践建设与研究

姚亚倩,谢艳萍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4

摘要:

手工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 手工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和不同的文化相互结合表现出不同的作品特质, 它的分类也比较的广泛, 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他们开拓自己的思路, 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手工让我们更加的回归自然, 追求我们所想, 所要表达的。

关键词:偶然性;制作;构图;时代;

就像很多同年龄的人一样, 喜欢旅游, 喜欢高山花朵, 还有许多美妙的场景。现在的高校艺术类的学生中开设手工制作艺术这门课程, 给我们心灵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在这样自己参与的课程中我们不知疲倦, 快乐的收获着。美好的事物人人都是向往的, 在这美的世界里徜徉, 收获很多。在手工制作的课程中涉及了扎染 蜡染刺绣布艺拼贴彩绘丝网花艺术、剪纸、中国结艺等。感动这些美好的瞬间在我们的指尖上跳动, 看着大家一件件让人惊叹的作品制作出来, 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1高校手工技艺课程的重要意义

1.1 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民族复兴必然会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我国迈开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步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针对手工艺类“非遗”的特点,通过手工艺项目实践操作,进行挖掘、赏析、制作等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美学教育模式,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增强审美力和创造力,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手工艺非遗作为高校美育的有益补充,能引导大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价值所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对传承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1.2拓展传承发展文化的新载体。

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创新传承传统文化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创新载体、创新路径,推动传统与现实相融相通,手工艺融入高校美育体系中,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从宏观层面完善了手工艺的结构层面,让等大批悠久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焕发生机与活力。高校课堂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阵地,是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化探索和实践,无疑可以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创新活动。

1.3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是手工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传统手工技艺的培训和学习,是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手工技艺的培训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锤炼意志,愉悦心情,增强文化自信。手工艺非遗融入美育课堂要立足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高校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利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感受非遗大师高水平专业技能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匠品格,引领当代大学生提高人格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美育的各方能、各环节,消解现代化对大学生的各种异化,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建立起以美育实践活动为依托,文化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化高校美育体系。

2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实现

2.1完善高校的美育课程建设

完善高校的美育课程建设是发挥传统手工艺美学价值的重要途径。高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现阶段仍以服务专业教学为主,比如在综合材料装饰画的课程设计中,大量课程内容缺乏对于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涉及。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美育课程建设。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在美育课程教学中单独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传统手工艺的教学,结合专业需要的手工艺知识,开设相关课程,传授有关知识;第二,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手工艺,无须单独开设课程,针对现阶段的综合材料装饰画课程,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传统手工艺知识融入其中,一边开展综合材料装饰画教学,一边进行传统手工艺的教学。

可以在高校申报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手工艺)工作坊; 在全校公共课《劳动教育》中,引入“非遗”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劳动教育课堂中推广传承“非遗”和传统手工艺术;申请开设全校公选课,授课传播中华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术技能,扩大影响。

2.2定期开展有关传统手工艺的校园活动

高校应当定期开展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校园活动,开展校园活动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在高校中营造传统手工艺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和参与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活动。第二,开展有关的校园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实践机会。例如,举办传统手工艺大赛等,这可以让学生有竞争意识,有目标,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传统手工艺作品制作,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提升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实践效果。

2.3借助互联网与媒体推动高校美育发展

高校美育中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实现还需要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当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集中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和发布一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视频、文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更多高校学生意识到学校中存在着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机会,从而主动地参与传统手工艺学习。

3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和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路径

3.1通过高校与非遗的联姻,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特色教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运用新思路、新形式。高校作为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天然场所,通过与非遗的联姻,能够增强专业设置的特色和灵活性,重构传统工艺类课程体系,突出创客课程,应用创客的核心理念,改革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度优化,创新贯彻实施创客教育精神,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学生创新创业、学校特色培养等多维统一。

今后,可以将非遗项目和民间手工艺术项目等课程纳入劳动教育或美育等必修课程,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手工艺术项目兴趣学习班,授课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术技能。积极申报文化艺术规划项目,申报“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索特色的手工艺术劳动教育路径,实现学校手工艺劳动育人目标。

3.2营造实践动手、技能拓展和尝试新技术的环境

创客教育注重“尚技重工”,引导学生体验3D打印、基因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时下前沿科技,以激发学生对创造的热爱与探索,通过亲自践行、合作共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有效实现了创客教育的本质目标。

3.3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打造“现代学徒制”语境下的校企合作路径创新高等艺术教育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新型的人才培养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以高效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应打造“现代学徒制”语境下的校企合作路径。企业和传承人应转变观念,拓展传承范围和途径,从而形成合力,更好地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文化资源,实现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进高校的实践探索,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链接。创新创业的思路很多,但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与非遗的深度链接,有望成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起点。

结语

在高校美育中融入传统手工艺是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高校美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实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因此更需要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美育,利用传统手工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技能,同时促进高校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何爽.手工艺非遗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SWOT分析及创新实践[J].文教资料,2020(5):105-107.

[2].杜文.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手工艺课程中的价值体现:以蜡染工艺融入思政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2(1):181-184.

▲2022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21279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