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思考

谭娟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  海南海口   570203

要:

在我国现代声乐的持续发展过程中, 其与中国传统戏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在演唱方面, 这使得二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对此, 本文将详尽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状况, 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探析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民族声乐演唱;运用;

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 随着对戏曲需求的不断变化过程中, 也逐渐发展出具有适合现代人审美的民族声乐。就民族声乐来讲, 不管其咬字发音, 还是吐字行腔方面也都多多少少还有传统戏曲的影子, 在此基础上不断演变和改进, 这才有了近代独有的一种戏曲与歌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而言, 这也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进步与传承。

1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特点

1.1戏曲唱腔特点

越剧唱腔:越剧演唱主要指大本嗓,越剧低音唱腔需要醇厚,确保气息趋于平稳、厚重,声音只有到达中音区才可以向前靠,因此在演唱时需要确保声音圆润和流畅,不可以出现刺声,确保声音向上发展,在中音转成高音时需要保持气息稳定,同时关注中声区为换声,想要顺利演唱高声部需要确保真假声良好结合。昆曲唱腔:水磨腔是主要特点,主要指延缓唱腔拍子,放缓节奏,抒情性较强。昆曲唱腔含有较多装饰性花腔,因此昆曲唱腔相对委婉一点,对字音有较高要求,注重每个字收音、吐字和过腔,持续扩展音乐布局空间,来体现昆曲的婉转。

1.2民族声乐特点

在不同民族语言背景下,民族声乐展现出不同风格,例如藏语发音特点是由重至轻、由高至低,因此在藏族民乐中声音与韵律存在向下特征。同时藏族民乐还很重视节拍,部分声乐作品均很重视通过节拍表达情感,例如悲伤、喜悦、抒情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青藏高原》,表演者起句均是气足向上方式,每个字均通过向下发音的方式演唱,让人感到明亮和辽阔;另外,不同地区风格制作的民族声乐也会有不同风格。民族声乐中可以体现某个民族文化、情感与生活等状态。但通常地区环境不同,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与方式、艺术特征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民族声乐演唱时,地域特点会对其产生强烈影响。

2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实际情况

2.1中国民族声乐借鉴西洋美声唱法。

从演唱方式来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愈加频繁。现代民族声乐不仅具有传统声乐的民族性, 而且又不失西洋美声的部分特征, 在部分西洋乐器引入到中国过后, 中国民族声乐对其表演方式以及风格有所借鉴, 再者,伴随着我国声乐的持续革新, 带动民族声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2传统民族声乐的韵味有所缺失。

中国戏曲发展到现在, 许多传统民族声乐的内容均有所缺失, 以前的韵味也明显有所不足。虽然现代民族声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到传统戏曲的技巧, 很多内容明显没能继承下来。这就像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 所有的场景准备工作均做得很好, 但是部分演唱人员仅仅是带着谋生的目的来进行表演, 而观众也只是把该表演视为一场娱乐活动, 这时戏曲所蕴含的精华内容被人们所轻视, 现代民族声乐中有关传统戏曲的元素也将变得越来越少。虽然这种类型的民族声乐理解起来更加轻松, 但是其所富有的韵味变得更少, 进而会阻碍到现代声乐的发展。

3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应用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策略

3.1加强演唱者发声和咬字吐字技巧的训练

不同地区的传统戏曲在声腔、尖团音上有较大差异,但都是以唱、念、做、打为一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发声、吐字、行腔、气息的运用上大同小异。中国汉字的发音强调字正腔圆,而传统戏曲演唱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才能实现悦耳动听的演唱效果。其中,字正是强调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确保口腔控制准确和吐字清晰,也就是规范字音,不能出现错字、白字等;而腔圆要求演唱者在吐字时保持声音圆润,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者要做到声音集中、发音流畅,以免听众听到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音节,这样一来,演唱者就无法通过语言来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为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利用语言技巧表达音乐作品的真实情感,演唱者不仅要通过利用传统戏曲中的吐字行腔技巧做到字正腔圆,还要通过传统戏曲中断腔式、拖腔式、连腔式以及哭腔式等演唱技巧来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利用对吐字和行腔的控制使曲腔达到协调的状态,让广大听众深刻感受民族声乐作品的韵味。

在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更重视演唱者的咬字和吐字,只有正确地咬字发音,才能避免出现字头不准、无法正确掌握声调变化和字尾不清等问题,才能使整个演唱呈现出最理想的状态。在戏曲演唱中,咬字发音以普通话为标准,只有掌握咬字吐字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才能在演唱中完整地展现作品的艺术效果。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注重咬字发音是否规范,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咬字吐字不清晰的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纠正。演唱者在日常训练中要掌握好唇音、舌音、齿音和喉音的咬字吐字规律,在发音时合理控制声母和韵母的发声力度,以保持最理想的演唱状态。比如,演唱者在发音时要控制好字头、字腹、字尾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字头发出后要迅速吐出字腹,然后精准地做好字尾收音工作。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戏曲中的切字技巧和柔音技巧来控制好咬字吐字力度,使歌曲演唱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田汉和聂耳共同创作的《毕业歌》就很注重咬字发音的力度控制,通过硬咬硬收的方式将字与字之间过渡得铿锵有力,在字尾收音时又能做到收音迅速、果断,字头、字腹和字尾几乎在同一强度内,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而安娥和任光共同创作的《渔光曲》则注重咬字发音的软咬和软收,通过稳定的节奏和情绪将抒情类曲目表现得恰到好处。

3.2加强演唱者的风格韵味技巧训练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要想表演好唱、念的声乐部分,就要充分注重戏曲作品的韵味和意境,注重戏曲抑扬(感情)、顿挫(语气、节奏)、吞吐(韵味)、收放(气氛)、浓淡(意境)、劲头(风格)等演唱技法。我国传统戏曲剧种较多,同一个汉字有多种读法,且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意境中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在演唱中掌握好风格韵味能使作品更有感染力。不同地方的戏曲具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昆曲清丽柔婉、细腻抒情,其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秦腔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吉剧则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尽管每个地方的剧种风格差异明显,但是,这些不同的剧种都表现了戏曲作品的韵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音乐艺术,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在民族声乐训练中,要注重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辩证关系,认识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戏曲演唱技巧促进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另一方面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沛华,樊梦洁.民族声乐演唱中运用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分析与研究[J].戏剧之家,2021,(23):28-29.

[2]马汪洋.浅谈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J].明日风尚,2020,(05):94-95.

[3]辛雅靖.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风景名胜,2019,(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