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肠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赵亚飞

南乐县人民医院  河南濮阳  457400

现今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定期体检的人数也日益增多,随之也提高了肠息肉的检出率。由统计数据分析可知,80%以上的结直肠癌来源自结直肠息肉的转化,即正常黏膜逐步发展成增生,然后产生腺瘤,最后形成癌变。故了解肠息肉的产生过程,以发现息肉癌变倾向对预防大肠肿瘤来讲非常关键。

一、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在肠道黏膜上隆起状的所有病变组织,一般而言,就是由肠道生长出的一些肉疙瘩,即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的体积不大,且细长微弯曲,其形状无任何规则,一端为游离态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中间悬空。在病理性质未明确之前总称为息肉,当病理性质确定后依据位置来冠名。

二、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1、肠息肉的主要形成原因:①感染,炎性息肉密切联系着肠道慢性炎症。肠道长时间存在炎症,溃疡面中部形成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域,周围溃疡逐步愈合形成瘢痕并呈收缩状态,残存的黏膜突兀,表面为息肉状。此外,大便中粗渣、异物和其他因素也会损伤肠黏膜或长时间对其刺激,打破肠黏膜的平衡,产生肠息肉。长时间便秘者用刺激性泻药对肠壁刺激而引起息肉;②年龄,日益增加的年龄是直肠息肉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关键诱因;③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故胚胎发育过程的异常现象也是诱因;④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可能关联着结直肠息肉。吸烟对腺瘤性息肉的危害不可小觑;⑤遗传,在息肉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遗传的影响,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等。

2、肠道息肉高危人群:①家族亲戚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的患病史;②日常饮食多为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和油炸食物;③年龄超过50岁者;④慢性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慢性便秘每年超过2个月,有黏液或便血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等人群。另外,长时间的坐位也增加肠息肉的发病风险。若为上述人群建议每年接受一次关于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的检查,以对癌变倾向有所约束。欧美国家是结直肠癌高发的国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要行粪便隐血检查,5-10年行一次系统的结肠镜检查,从而尽早掌握病症。

三、肠息肉癌变的具体表现

肠息肉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提高。肠息肉并无统一的临床表现,初期也没有任何的症状,多为腹痛、腹泻、便血及大便混合黏液。息肉大小不一,有的带蒂、有的为广基;其可在某一段结肠、直肠内分布,也可累及全结肠与直肠。一旦形成肠息肉,却未采取外科处理者,应密切留意自身的情况,预防息肉癌变。一般肠息肉出现癌变,身体会产生不适感,具体如下:

腹痛、腹胀:肠癌出现的同时会发生肠道梗阻、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腹胀、腹痛状况加重,集中在中下腹部区域。

便血:病变发生位置靠近肛门,继而出现暗红或鲜红的血液,大多时候血便混合。若出血量持续加大,大便会变成棕红的果酱性状。

贫血:便血带来长期慢性失血,当机能造血无法达到代偿要求时,患者会产生贫血。

大便习惯与性状的变化:若大肠肿瘤不断生长达到相应体积,且发现感染或糜烂病症时,大便也改变了次数和排便习惯,相继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或便秘。若癌肿蔓延至直肠腔内部,会导致肠腔狭窄,继而排出细且形状改变的粪便。

四、怎样处理息肉

医生通常联系肠道息肉大小、数量和具体性状制定治疗方案:

①结肠镜检查时摘除小息肉并实行病理检验。②当腺瘤直径达到3厘米以上,尤其是诊断为绒毛状腺瘤时需及时切除。根据腹膜反折这一界限,其下经肛门切除局部组织,其上行开腹切除。③病理检验明确为浸润性癌后,要依据结直肠癌治疗的机理进行处置。腺瘤发生恶变后未到达黏膜基层,没有侵入小血管与淋巴组织,分化程度良好及切缘未发现组织残留,果断摘除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要仔细追踪观察。④炎性息肉的处理方式类似于原发肠道疾病,随着炎性刺激的减弱息肉也自主消失;增生性息肉的症状也不明显,故可选择一般干预措施。

五、肠息肉的预防措施

一些结肠腺瘤存在着癌变倾向,尽早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以手术方式切除结肠腺瘤性息肉能使大肠癌降低发病率。医生建议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主动接受结肠镜筛查,若患者已出现结肠息肉要尽快给予治疗。对肠息肉进行预防的关键是多摄入碱性食物,减少体内堆积的酸性废物。体液如为酸性环境,会提高细胞突变的几率,故合理改善体液的酸碱环境,能预防细胞突变与细胞增生。

1、健康饮食。减少摄入辛辣与盐分高的食物,禁食腐败变质、过冷过热的食物,对于老年群体、携带遗传基因群体和体质较差的群体,需结合个体特征摄入碱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绿色饮食。禁食被污染或极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食品和受到污染的农作物、家禽畜类、水源等,适当多摄入有机绿色食品,切断疾病从口进入人体的途径。

3、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如果烟民可以完全戒烟,世界范围内的癌症患者五年后能减少30%。烟和酒这两种物质有很高的酸性,长时间大剂量的酗酒吸烟会导致人体发生变化,变为酸性体质。

4、科学运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化自身体质,天气晴朗时多做运动促进排汗,汗液能有效排出体内酸性物质,预防出现酸性体质。

5、生活自律。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易带来严重的酸性体质,如通宵达旦、黑白不分、网吧通宵等,这些非正常的作息均会引起酸性体质,提高大肠息肉的风险性。健康的作息有利于体质保持碱性,提高细胞的增生速率,预防疾病。

6、乐观的心态。癌症最明显的诱因为压力,故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重视劳逸结合,防止疲劳过度。中医学认为,人体在非常疲惫的状态下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紊乱,在体内大量堆积酸性物质。另外,压力让人变得异常兴奋和紧张,造成气滞血瘀。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的影响。肠息肉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一旦发现要立即进行治疗,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期,以降低其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晓芳,张小艳,徐俊荣,等.不同类型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1):6.

[2]李海霞.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