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探索小学音乐学科美育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探索小学音乐学科美育途径

林群

中山市港口镇西街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中,“美”是指个体应具备的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美育的重要渠道,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开展美育能够更好地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进而凸显美育所赋予的众多育人功能。基于此,本文以“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为导向,聚焦小学音乐学科,就美育途径进行探索,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以情感人;小学音乐;美育;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普遍的艺术性学科,其目标之一就是运用音乐元素进行美育,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达到个体思维与智力的持续开发。而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向秉承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学生发展为本”,将音乐的认知科学融合到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富有特色,追求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品质教学。所以,基于具有强大美育价值的教材,教师要主动探索美育途径,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美的极致享受。

一、在歌曲教学中进行美育,感悟亲情美

当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以教唱歌曲为主,其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活泼、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如果只为了唱让学生学这些歌曲,而不去进行美育,学生将难以感受到其中的内在美,长此以往,音乐教育就会失衡,不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1]。因此,为了充分彰显音乐的教育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掌握歌曲的含义、旋律,将其作为切入点,有依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乌鸦爱妈妈》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与旋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已知这是一首十分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描述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尽管歌词只有简单几句,猛地一看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内涵,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歌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与妈妈的互动体会妈妈的爱,如此反复,学生就会理解歌词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即“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和奉献”,进而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由于歌曲单乐段四乐句,六声宫调式,旋律采用同音进行和三度、四度跳跃音程,节奏由密到疏,在学生唱到后半段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小乌鸦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爱,并由此反思自己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从而产生对父母养育自己的感恩之情。

通过发掘歌词内涵和旋律结构中的美育元素,学生能够在歌唱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联想,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到歌曲所传递的内容与情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美,切实提高美育的效果。

二、在情境创设中进行美育,感悟劳动美

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情境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起到唤醒情感的作用。通过分析教材可以得知,很多音乐作品都在无形中向我们展示了优美的画面场景,在听觉和视觉上为我们带来了有关美的双重感受,这是进行美育的绝佳素材[2]。那么,按照歌曲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当中,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其多列》这一课时,已知这一歌曲为云南哈尼族的儿歌,记叙了哈尼族儿童劳动、学习的欢快场景,整首曲调活泼流畅,生动体现了劳动人民载歌载舞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生活情趣。进一步而言,整首歌曲共由两个乐句组成,首尾各有两个小节“其多列”,尽管音调不一样,但有着巧妙地呼应关系,能够让人产生美好的感觉。那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劳动之美,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祖国山河的风光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祖国近五十年的巨大变化,再详细介绍哈尼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辅以《其多列》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画面观看与乐曲深入沉浸到作品所描绘的有关美的意境当中。在教学最后,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想象一些哈尼族小朋友所开展的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根据歌曲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多真实的感受,进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与此同时,学生也更容易领会歌曲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歌曲鉴赏中进行美育,感悟自然美

对鉴赏性音乐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发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来讲,多感官锻炼可以起到调动身体多个感官功能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在音乐鉴赏中,教师可以采用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整合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鉴赏和体验中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美,进而在理解表现手法与技巧的同时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3]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哨与小狗》这一课时,已知这一歌曲为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中的插曲,主要反映了主人公与小狗在林荫道散步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结合了口哨艺术。就个体而言,在学生的以往认知中,口哨是一种流氓行为,吹口哨的人大都不正经、轻浮,事实上,这是一种认知误差,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以此驱散学生对口哨的误解。客观而言,有很多作曲家都曾为口哨谱过曲,而《口哨与小狗》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鉴赏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聆听,想象“百花盛开,花开向我笑”是如何的场景,以及“小狗欢蹦乱跳、汪汪欢叫”的样子,接着,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主人公,在花海、森林与小狗陪伴下快乐前行,同时找一找歌曲在间奏部分添加了什么,有什么新鲜感,最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共同分享大自然带来的美的体验。

四、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美育,感受生活美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在此背景下进行美育,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提高美育的成效[4]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洋娃娃之梦》这一课时,已知本歌曲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旋律起伏有致,极富舞蹈性,第一部分轻柔圆润,第二部分轻快缓慢,第三部分快速跳跃,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游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韵律美。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用轻柔的声音为学生描述“洋娃娃睡着了”的环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播放歌曲《洋娃娃之梦》,让学生根据气氛的变化与洋娃娃的状态做出相应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自然、美丽,使学生在逐渐熟悉歌曲的过程中用肢体语言大胆呈现自己对音律的感受,进而激发内心对生活的热爱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美育资源,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美育,将教材与学生的个体发展联系起来,使个体可以在美育的指引下提升思维、提高能力,进而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洁.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路径[J]. 漫画月刊,2023,(08):50-52.

[2]朱柯霓.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进行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3,(05):109-111.

[3]张龑. 多元文化优化小学音乐美育深度教学[J]. 教书育人,2023,(01):20-23.

[4]林莉.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实践路径研究[A].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1377-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