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变化的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变化的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张敏

重庆鼎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紧缺状况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人才需求形势,应积极创新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结构、教学方法等核心要素。

前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新能源、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力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简称“新时代本科教育30条”),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新工科”建设,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本研究聚焦应用型本科输配电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实践

1、输配电工程专业概况

输配电工程是连接电力系统与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应用型专业,涉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工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输配电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新时代本科教育30条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价值引领,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输配电工程专业具有明确的育人导向和较强的社会需求性。

输配电工程专业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依托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举办,由原电力部直属高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近十年来,输配电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2、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使命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举。

3、立足行业需求,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网公司不断加大电力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国网公司系统共有职工大学5所、工程院校2所,以及中电联直属高校、电力职业教育集团等联合组织的10余个单位。“十三五”期间,国网公司在全国新建5所工程大学和1个职业院校,在电力行业建设了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以电力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导向,以强化“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与行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三全育人”,即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将“三全育人”落实到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4、瞄准国际前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新时代本科教育30条,输配电工程专业应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需求导向”和“产出导向”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基于电力行业发展需求,输配电工程专业根据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主要方向(智能电网方向、新能源方向、清洁能源方向等)及国际先进的学科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课课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输配电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学团队与企业密切合作、密切沟通,将行业内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纳入到输配电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紧跟国内外输配电技术发展趋势。

5、对接新工科建设,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

新工科建设中,要求实践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发展特点,我校结合电力行业特色,从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实验要加强课程设计与综合设计,尤其是实验教学环节。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我校在大创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探索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

6、优化师资队伍,保障专业教育质量

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985高校和211高校,工程经验丰富,但缺乏电力行业企业工作经历。针对此问题,本项目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方式,依托企业需求和电力行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后备人才,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应多于外国高级电力工程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世界一流的输配电工程技术和研发理念。最后,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并构建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确定先进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新能源人才培养水平尽快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专业培养水平,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研究、技术改进和产品创新。本项目依托“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平台,承担了输配电系统仿真实验室和电气传动与电力电子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电网高压开关”“电机拖动系统仿真”等10余项科研课题,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及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等教学科研成果。

结语

本研究针对电力行业需求变化,以“新时代本科教育30条”为指导,构建了输配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对输配电工程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改革了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输配电工程专业适应了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该研究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振珂.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写真地理,2020,0(22):0164-0164.

[2]刘英.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探讨[J].名城绘,2020,0(9):0267-0267.

[3]张阔.基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运行技术降损措施探讨[J].华东科技:综合,2020,0(10):0287-0287.

[4]张省伟,刘瑶.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J].粘接,2020,43(9):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