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李荣敬

石家庄市第四十七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摘要:心理学是探索研究心理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便是一种从健康、乐观的角度出发开展的一门心理课程,积极心理下开展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会更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及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诸多教学要求,如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助力学生夯实健康成长的基础。众所周知,高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传统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导向”为主,侧重预防或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出现对号入座问题,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积极心理学批判“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预防性教育内容为主,以“体验式”“参与式”为主要教育方式,以“正面”入手—潜能开发—化解“问题导向”为重要过程,兼顾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化解,由此唤醒学生积极的情绪力量和人际力量。基于此,教师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参照相关依据,遵循适宜原则,重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一、在高中心理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心理课堂教育过程中,高中生是否拥有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拥有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使得高中生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社交角色,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角色定位,并接受和喜欢这种角色定位,这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指标之一。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如果高中生自己都不能正视自我角色,那又如何确保自己能够拥有健康科学的学习状态呢?因此,只有首先做到悦纳自己,高中生才能够成为学习的科学践行者。教师将积极心理因素加入课堂,为学生做好行为示范乃至心理疏导,才能进一步做好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意义的体现,对于高中生而言,人际关系包括高中生彼此之间、高中生和教师之间以及高中生和学校之间、高中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二、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为高中生紧张的学习减压

高中生因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们的心理压力通常来源于对学业现状的不满意、不恰当地对比或者过于注重成绩。当教师向学生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时,问他们:“一百年或一千年后,你能看到自己的学业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通常5—10分钟),将自己的想法记在纸上,并进行讨论和沟通。学生会思考很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不重要,人能做到的事也不一样”“学与不学都是一回事”“学与不学都是一回事”等等,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站在很久以后的立场来看现在的学习就行。老师在陈述了全部意见之后,请同学们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上帝」,是谁在掌控每个高中生的学业,并享有「公布名单」的权力,你会如何处理?(让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把自己的答案记下来,再进行沟通)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最终只能一部分人读清华北大,一部分人读普通大学,还有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学等。学生们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探讨,从中获益良多。第一,学生们好像暂时忘掉了学业上的压力,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讨论的都是长远的,而现在,他们的思想被压制了。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学习生活视为第三者。第三,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业更加客观,无论好坏,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第四,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重视程度较低,功利主义较少,而且有根据个人爱好而进行的学习,甚至会让他们的学习走上“福乐”的道路。

(二)创设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支撑下,会自觉投身游戏活动,积极体验,建构认知。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立足导入环节,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设相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例如,“人际和谐”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内容之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创设“桃花朵朵开”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站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围成一个圆圈。接着,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顺时针走动。在学生走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喊出:“桃花朵朵开”。学生随之询问:“桃花开几朵?”教师则随意给出一个数字,如“8朵”。学生则依据数字,快速地与他人抱成一团,形成8人小团体。这一游戏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少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暴露出问题。如有的学生宁可落单,也不愿意与异性组成一个团体。有的学生则在他人与异性形成团体时起哄。有的学生则因性格原因,次次落单。教师要认真观察每轮游戏,了解具体情况,并在黑板上记录相关问题。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一些学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问题上,审视自身和他人的行为。甚至一些学生会因此提出疑问,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等,教师则要把握时机,引出课程主题,与学生一起探究,增强学生的感悟。

(三)打造更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

传统心理课堂的开展更多是在室内,即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并学习养成健康心理的方法,而在课外则采用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但是,这种室内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好,也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而室外心理活动开展方式过于单一并且效率也不高。因此,构建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课堂模式就要拓宽工作开展途径,让教育工作走出室内,可以联合校内校外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在校园内构建和心理健康有关的校园文化,或者开展一些心理问题的讲座或者辩论赛,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创建高中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根据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打造贴合个体实际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挫折的自我抵御机制以及对创伤的自我预防机制,继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识别。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以及对幸福感的追求,继而拥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内在品质,贯彻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观点,真正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在高中生心理课堂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推进工作中,政府应该首先做好保障和推进工作。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发展事业,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培养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课堂教育的关注,增加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资源调配,尤其要建立完善的高中生保障体系,从政策层面上给予高中心理教育更多关心和支持。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尚不健全,实践应用尚欠深入,但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相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肯定会有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2]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2008(2):90-94.

[3]杨慧文.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2(21):2-4.

[4]旷昌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李荣敬、1988.10、女、汉、河北、硕士研究生、中一 、教导处主任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