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孙亚娟

西京学院商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3

摘要:为充分发挥经济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凝练经济学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挖掘经济学课程内生的和内在的育人元素,并对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围绕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价值 意义、路径方法等因素进行了诸多建设性探索,课程思政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创新点和突破点。通常来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课程思政。广义的理解指在高校中通过所有课程进行全面、系统育人,而狭义的理解则是将上述“所有课程”限定为思政课程以外的课程,尤其聚焦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本项目所讲的课程思政是指狭义的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应做到育人与育德、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通过挖掘、提炼课程内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科学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是在遵循课程自身逻辑体系的前提下对其固有德育资源进行的内涵式开发,是课程育人价值回归的过程。最终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整体上形成协同育人效果,唤醒学生的政治需要和价值追求,唤醒其掌握专业技能后融入社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需要。

二、凝练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经济学是对各类社会生产生活关系总和的高度凝练与总结,主要阐述关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原理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造意识及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经济学也是具有两重性质的,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内容即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及市场之上的,其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授而忽视其中的意识形态内容,而须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借鉴。在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感受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把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唤醒经济学课程的育人基因

课程思政应该由内而外,关注课程本身具备的育人元素、功能和效果。课程组从课程内部结构和原生内容中提炼育人功能,从而通过课程思政“唤醒课程的育人基因”。经济学课程拥有许多内生的和内在的育人元素,如表1所示。这些内在性、内生性育人元素发挥出的育人功能,能够使学生自觉构建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准确定位课程群内部的辩证关系,以此拓展到知识体系与社会体系的互动关系中,完成课程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 课程各章节内容具体的育人元素

序号

知识单元

主要知识点

课程思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

1

导论

经济学的含义、由来及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其联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方面要注意借鉴西方经济学可以为我所用即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实用价值的要素,另一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其阶级分析方法全面地、科学地看待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评析

2

供求理论

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供求理论及应用;弹性理论及应用

能够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供求均衡理论的缺陷与意义;理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依靠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政府调节等多种方式,减少市场自发调节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

供求分析的理论缺陷;案例: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故事;疫情初期国家保障口罩等一些防疫用品的措施;国家为了保障粮食生产采取的有效措施;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帮助农民有效避免“谷贱伤农”问题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概述;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

了解消费者选择理论的缺陷;理解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对立性。

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消费者选择理论的缺陷;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对立性;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成本的性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生产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理解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的缺陷和借鉴意义。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生产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的缺陷和借鉴意义;鼓励学生积极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通过202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5

厂商均衡理论

市场结构的类型及特征;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完全竞争假定及其非现实性;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利润;理解竞争在垄断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完全竞争假定及其非现实性;企业进入和推出一个行业的标准;垄断形成的现实原因;汽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原因;自来水的定价机制及其原因;电的定价机制及其原因

6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利息和利润理论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理解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的缺陷和配理论中公平的缺失;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理论。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客观分析我国历年基尼系数数据;影响大学生毕业收入的因素;我国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

7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及原因;外部性及其矫正措施;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垄断及其社会管制;非对称信息及其解决办法

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市场失灵及微观经济政策。

疫情防控;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出台反垄断法的经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政策

8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与实际GDP。

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加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国GDP总量和增速的历史数据;世界主要经济体2020年GDP增速对比分析;科学发展观;2020年巴西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我国CPI的历史数据

9

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关系;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 模型;AD-AS 模型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尊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科学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战略;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我国消费需求的构成;中国进出口的历史数据;我国政府的转移支付的领域及其相关数据

10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理论;通货膨胀

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评价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

调查失业率;六稳六保;CPI增速的历史数据及其国际对比;国家价格调控机制;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稳定就业采取的有效措施;西方典型国家失业率的历史数据;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二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

11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理解增长理论的缺陷;理解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常态;创新型国家;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数据;我国提升国民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12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认识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批判性地借鉴某些西方宏观借鉴政策。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历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效果;中美货币政策的对比分析

四、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

为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明确实施以来其取得了哪些效果,又存在哪些问题,以更好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课程团队针对2021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101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开展调查可以更好地将《经济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的全貌摸清,为探究可行性的提升育人效果的对策指明前进方向。

(一)学生对课程思政价值的认知较为明确

学生是否认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模式,是衡量其育人效果的首要标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的态度是积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230343732323538220a7d0a
极的,对其重要性持有较高的认知。如图1所示,54.46%的学生认为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是“非常重要的”,36.6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5.9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2.9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

图1 学生对经济学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的重要性认知情况

(二)学生专业认同和思想认知得到深化

有效的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的机械叠加,而是“课程”+“思政”的有机整合。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有效的课程思政的重要标志就是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双赢格局,而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两相误”的教育乱象很少出现或不复存在。

如图2所示,学生在回答“通过课程思政的学习,自身思想认识方面有何转变”时,77.23%的学生表示“深化了对经济学的认知,增强了对经济学知识的认同感”,82.12%的学生“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解”、71.29%的学生“更加坚定对党和国家的信心”,84.16%的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76.24%的学生“能够应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全面、科学地看待西方经济学”。毋庸置疑,学生通过接受课程思政的教学后,专业知识认同和思想认知得到了深化。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230343732323538220a7d0a

图2 学生对自身思想转变的认知状况

(三)学生行为倾向有所改变

课程思政旨在回归课程的育人价值本源,强调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如何考量是否真正做到了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将其外化于行。如图3所示,在对“学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后行为是否发生改变”地回答中,超九成学生表示“行为有改变”,只有 4.55%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220a7d0a

图3 学生行为改变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涛,李静,张国凤.“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03):103-106.

[2]王琼,秦汉雨.经济学课程思政:目标、路径与效果评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01):141-144.

[3]彭新,王海霞.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06):31-37.DOI:10.16132/j.cnki.cn11-5388/z.2022.06.012.

[4]袁晓凤,武中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2,24(05):74-77.

[5]丁悦.“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0(04):74-76.基金项目:西京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ZSFK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