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

孙丽燕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省   绍兴市   312000

摘要:大学公共日语课程中若融合思政元素,可以在传授日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公共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公共日语

引言:在高校教育工作实施中,立德树人始终是人才培养之本,为了更好地贯彻该项要求,许多高校课程开始进行思政化改革,本文主要针对公共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高考的日语生人数开始增加,且增长幅度较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大学学校也开始增设公共日语课程,以应对学生学习维度的扩展,但相比于公共英语课程来说数量还是偏少。近些年间,许多高校开始对公共外语课程推进改革工作,公共日语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改革的方向为课程思政化,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能够开阔国际视野,也能够提高道德情操水平。当前许多大学公共日语课程的设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日语零基础的学生设计课程,一般是高考参加英语语种考试的学生,适当降低课程难度,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基本目标;另一种则是针对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学生设计对应课程,需结合学生的日语掌握情况开设课程,通常是中级日语学习的程度,学习目标也相对更高些。这两种公共日语课程在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下都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而从改革推进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几项问题,其一是日语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仍旧更看重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容易忽视人才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且在日语课程中专注于介绍日本文化,没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对比讲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其二是公共日语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挖掘不够深入和充分,思政元素的相关教育内容难以形成体系,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都是直接生硬讲授,并没有与课程内容良好融合来讲解;其三是未体现出与教学对象实际特点相匹配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像是高校中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日语课程时无法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碰撞、融合,部分教师也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引导教学,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1]

二、大学公共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理清基本设计思路和路径

从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分析,其主要是要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找到公共日语课程常规教学内容中可实现思政化的知识点,同时也要明确课程育人基础目标包含“德育”的相关内涵,将思政元素自然带入到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得双方有效融合,借助课程教学内容来侧面传递核心价值观。

站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角度,通常是围绕着几点。一是要加强公共日语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使教育者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并坚定政治理念,对于组织课程的思政化活动有着自觉性和能力,要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思政教学的计划制定,不能够过于急迫,逐步让学生接受思政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同时,日语教师还应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思政育人的新想法,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二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日语思政教学的作用,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各种思政资源更合理地融入到公关日语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三是要基于思政改革的目标调整公关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还要依据相关专业特点来设计课程各项教学环节,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引教学推进,也为教学评价提供支持,此外,要在实际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逐步形成最适合大学日语公共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体系,保证思政教学工作的落实。

(二)对核心思政元素进行挖掘

在推进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化改革建设时,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核心思政元素,分析日语课程的各部分教学重点,再以专业知识讲授作为教学主线任务,而思政资源则是融入到专业知识讲解环节中。比如说教学中可以将“中日文明互鉴”作为主线教学,并以其为切入点进一步融入科学精神、三观教育、德育以及使命担当等思政内容,对思政元素深入实施挖掘,保证建成完善的课程思政化教学机制,教学模式为线上结合线下模式,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其中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就是指鼓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学术研究志向,在解决研究问题时还要尊重科学事实;三观教育就是针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教育,落脚点在人格的良好养成,可以借助一些名人实例来实施教育;德育则是重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还要确保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德行风尚;使命担当则是指教育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尤其是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需秉承人民至上的宗旨,为社会美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除此之外,对公共日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时切忌生搬硬套,需要基于实际工作来总结出最合适的思政内容,还要积极探索、思考以及创新,确保课程思政的效果更佳

[2]

(三)结合案例实施课程思政分析

在公共日语教学中,要想确保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得到良好设计,可以借助案例来分析,比如说,围绕中日交流方面来介绍日本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活动案例,分析日本学生的就职现状、求职具体流程以及求职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实施课程教学设计时,不再只围绕着基础知识,可以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科学融入思政元素,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对日语课程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研究小组,基于对日本学生求职就职的案例分析,自选一个角度分析中日学生就业对比情况并形成报告,随后从学生发表报告的内容中提炼思政教学主题,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比如说让学生思考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鼓励就业,列举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政策,彰显出国家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主义道路优势,使学生树立起相信国家的决心,另外,也应学习和借鉴日本就业调整方面较好的对策,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国学生的求职心态,促进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建立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大学公共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说,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可针对学生学习成效给出客观评价,从教师角度来说,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则是可帮助教师客观认清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实际评价体系中应当包含形成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同时应保证评价标准的合理化和多元化。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品德作风、政治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等方面。比方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求职会话场景,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实现对其德育情况的评价,还要提问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看法,确保学生具有客观且正确的观念,不过分崇拜他国文化,但也不能存在文化歧视思想,保持平等的价值观。此外,在学生日语思政学习的综合评价中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鼓励式和赞赏式的语言描述评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和谐和放松的氛围[3]

结论:综上所述,大学公共日语课程作为外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应当实现课程思政化发展,体现出公共日语课程的更多育人功能。由本文分析可知,大学公共日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包括:理清基本设计思路和路径、对核心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结合案例实施课程思政分析、建立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卢智增,谭雪婷.新文科视域下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教育观察,2023,12(04):48-50.

[2]孙凤龙,丁雯婷.公共外语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公共日语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78-80.

[3]申颖.中医类院校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6):8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