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唱游与律动》课程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唱游与律动》课程评价研究

刘慧敏

务川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唱游、律动是智障学生喜爱并易于接受的音乐实践活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将唱游与律动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演唱”“音乐游戏”“律动”四个学习领域,强调唱游与律动要注重生活化、实践性、愉悦性和趣味性,注重个别化训练,以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唱游与律动;培智学校;研究

引言

在教育活动当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一般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工作,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以及学习技能,同时还要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前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做好唱游与律动教学工作,借助这个课程,培养学生视觉、听觉和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沟通水平,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1唱游与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唱游与律动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增强特殊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的感知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音乐实践活动锻炼特殊学生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机能与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开展合作互动活动,以此来提高智力障碍或自闭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2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陈旧

培智学校选用的教材版本比较杂,有的脱离现实,缺少时代气息,致使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较低,教师组织课堂也困难重重。唱游与律动课堂缺少了动感的音乐,整个课堂显得既无趣又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对唱游与律动课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2.2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相去甚远

目前,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的专业培训少,缺乏规范的模式,教学方法古板、单一。教学设计仍是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表面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容量大,学生学得开心,实质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把知识掌握,课堂也显得混乱无序。课堂教学时,老师只是按教材内容给学生教唱老旧无趣的歌曲,组织学生做多年前的音乐游戏,如“鸭子拌嘴”“猫抓老鼠”等,缺少乐理知识的讲解和乐器演奏技能的传授。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入,缺少对智障学生心理特征、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的把握。

3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3.1创新模式,巧设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更新要永远走在人们思想的前面,教师应该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学创新一定要在固定的模式中落实,设计有趣的引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可采用猜谜的方法来引入课题。例如,教学歌曲《大苹果》时,教师口述“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让学生猜,当学生猜不出谜底时,借助希沃白板蒙层慢慢出现大苹果,并告诉学生苹果营养丰富和平时多吃它的好处。

3.2手势舞与歌曲巧妙配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培智学生在畅游与律动课上唱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年龄不同,智力发育不同,对畅游与律动课的喜爱程度也是不同的。唐氏综合征的学生喜欢节奏快的歌曲,孤独症的学生喜欢节奏慢的歌曲,单一智力的学生喜欢活泼的歌曲,特别喜欢音乐的学生会喜欢新潮的歌曲。培智学生的共同弊病是对音乐旋律接受困难,唱歌总跑调,歌词记得有上句没下句。通过查阅关于智障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的资料,笔者进一步明晰,智力障碍的学生大多是智力发育迟缓,而力发育迟缓根据情况又分成重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和轻度智力障碍,他们的感知的范围狭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不会有曲线式的联想;概括水平低,思维刻板,教师教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3.3音乐游戏和律动并参与,提高自我表现力

唱游与律动课程由欣赏与感受、演唱、音乐游戏和律动四个学习领域构成。其中,音乐游戏和律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中加入奥尔夫乐器和桌子声势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培智学生喜欢唱游与律动课中的音乐游戏,笔者在教学《玩具进行曲》时,先给学生讲了各个主角,例如,小木偶、洋娃娃、小马、小狗……还给每个角色佩戴了头饰。但是笔者发现培智学生对敲击发出的声音更感兴趣。于是,笔者充分发挥奥尔夫乐器的作用,让学生分别感受三角铁、双响筒、响板的不同的敲击声,再给学生示范它们的使用方法,分小节用不同的乐器伴奏。

3.4创设情境,巧用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现代培智学校音乐课堂,要让丰富的音乐形式成为常态。我用学生喜爱的情景活动导入。小动物是学生最喜欢的,我就“投其所好”,如教学歌曲《小动物走路》,歌曲中有兔子、乌龟、小猫、小鸭等。图像情境创设,就是通过音像、图片等让学生融入情境中,随音乐组织学生有节奏地模仿和练习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让学生通过律动活动,感受音乐要素,用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参与律动创造活动。这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3.5.因材施教,精准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舞蹈练习与律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智障学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施教,才能有效落实个性化教育。课堂教学中,我引导重度智障学生模仿老师学习舞蹈动作,配合音乐做简单的表演动作,模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特点的动作,如新疆舞中的托帽和垫步、蒙古舞中的压腕和进退步,并根据音乐的内容即兴表演。将切合曲目的动作整合后,我引导学生练习跳舞,然后分小组唱歌、跳舞,使用碰铃、三角铁、响板等打击乐器为歌曲打节拍,对课堂进行升华。从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热爱音乐艺术,喜欢唱游与律动课。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音乐教师若想改善唱游与律动教学的效果,需要合理优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评价语言,从而使特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体验感,提高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借此提升他们的感官能力、运动能力、交流能力,使其得到有效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骆娅.音乐赏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9(23):189.

[2]陈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34.

[3]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