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

贾晶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 分析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LVESD,E/A,EPSS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观察组护理后LVEF,LVESD,E/A,EPSS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对促进其心肺功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冠脉搭桥;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效果

冠脉搭桥术是一种以血管桥代替梗死的冠状动脉手术,主要目的即为改善机体血管内循环情况,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并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但术后由于手术应激的影响,导致血管肢体完整性受到破坏。在长时间的卧床时,导致静脉栓塞、肺部感染的出现,因此直接降低了生活质量[1]。本文通过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冠脉搭桥术患者共计80例(分成两组:常规组、研究组),男性、女性冠脉搭桥术患者人数各计37例、43例,年龄均值为65.90±1.23岁。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搭桥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20.20±60.20min、219.30±61.20min,经比较,两组患者差异不大(p>0.05)。收治患者均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依据术后情况进行康复,并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下床活动。

研究组采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了解早期下床的意义、活动方法以及并发症。

第一,患者术后第一天由ICU转到普通病房,应告知患者关于术后的活动事项、活动量,例如四肢被动、主动活动。通过床上翻身、有效的咳嗽咳痰,并完成室内行走、室外行走等,同时进行肺功能的扩张练习。采用缩唇呼吸法,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功能练习,时间在15-20min,1天3次,如果感觉不适可以停止。第二,术后第二天进行床周活动。活动量的设置依据患者的活动量,术后患者一般均佩戴引流管、尿管等,因此在术后早期床椅之间具有一定限制性,因此采取平均活动水平记录整体活动量[2]

1.3观察指标

(1)低氧血症人数和比例。(2)治疗后心肺功能指标。(3)满意度评分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低氧血症人数和比例比较,常规组、研究组患者人数分别为8例、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0.0%、5.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低氧血症人数比较

组别

低氧血症人数

低氧血症比例

      常规组

       8

        20.0

      研究组

       2

         5.0

        t

               6.509

        P

               0.000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LVEF、LVESD分别为33.21±1.02、33.23±1.56,相比较常规组患者来说较好,t=5.409、4.120、5.246,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功能指标

组别

LVEF(%)

LVESD(%)

   常规组

  55.24±3.30

   29.40±0.34

   研究组

   33.21±2.02  

   33.23±1.56

     t

5.409

       4.120

     P

0.000

       0.000

通过对两组冠脉搭桥术进行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其中研究组冠脉搭桥术治疗后满意度评分为98.22±1.34,常规组冠脉搭桥术满意度评分相比较研究组具有一定差异,评分为76.24±1.56,经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

表3.常规组和研究组冠脉搭桥术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

(治疗前)

满意度评分

(治疗后)

研究组

40

61.23±4.02

98.22±1.34

常规组

40

61.45±4.15

76.24±1.56

3.讨论

冠脉搭桥术患者一般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创伤性因此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术后容易出现应激障碍,并导致血压升高,直接影响术后的恢复。应激障碍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指导,同时能够改善预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

]。加速康复外科的一个主要部分即为早期下床活动,在经过有效的措施处理后,能够减少患者的生理应激创伤。临实践表明,早期下床活动具有一定限制性,例如患者在术后心电监护、引流管等一般均不利于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包含血管桥、术后静息状态。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在记录患者活动量的同时,其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明显关系。在术后开展早期活动,能够改善通气以及血液循环,整体效果较好。研究组患者LVEF、LVESD分别为33.21±1.02、33.23±1.56,相比较常规组患者来说较好。

经研究表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量,在增加患者的肺活量的同时,并排出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并发症。当前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指标即为护理满意度,通过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处理,能够有效增加护患之间沟通,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部分学者研究表明,通过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综上所述,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薛梅,赵岳,冯连贵等.快速康复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院外早期延续性康复护理[J].重庆医学,2019,48(20):3566-3569.

[2]罗珠嘉,陈玉红.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14):6-9.

[3]黄林儿.早期综合护理在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