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护理配合可视化流程图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术中护理配合可视化流程图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徐蒙

淮安市淮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探究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引入可视化流程图对护理术中配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21 年 7 月收治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 10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5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可视化流程图,比较两组手术操作配合效果、感染控制质量、术后感染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手术操作配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干预后感染控制质量高于对照组( P <0. 05 );观察组干预后术后感染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干预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 <0. 05 )。结论: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中引入可视化流程图,可有效改善手术操作配合效果,提高手术过程中感染控制质量,减少术后感染和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同时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使其早日出院。

关键词:术中护理配合可视化流程图;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应用效果

引言

泌尿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持续发展与日益成熟,具备组织损伤少、切口小、利于术后恢复、住院周期短等优势 ;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至前列腺、膀胱肿瘤等病症。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主要涉及泌尿生殖道,多见连台手术,存在操作复杂(体位要求特殊、大量使用冲洗液等)、腔镜系统设备种类繁杂并且更新频繁等问题  ,虽引起疼痛较小,但仍存在疼痛症状;其还容易造成手术室感染调控困难、低体温频发等相关并发症,严重阻碍手术成功、治疗康复进程与生活质量提升  。我科室以往泌尿腔镜手术室存在管控制度、防范意识、执行度、操作流程等各维度不足,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PDCA )4 个环节循环管理模式持续优化一定程度实施科学性、针对性护理服务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5 月— 2021 年 7 月收治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 10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51 例。对照组男 33 例,女 18 例;年龄 20~80 ( 56.47±5. 94 )岁;手术类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22 例,输尿管取石术 15例,膀胱手术 10 例,其他 4 例。观察组男 31 例,女 20例;年龄 18~80 ( 56.13±5. 86 )岁;手术类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23 例,输尿管取石术 14 例,膀胱手术 9 例,其他 5 例。纳入标准:病人疾病类型均符合《实用泌尿外科学》中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具备腔镜手术指征和适应证;病人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伴随全身性炎症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干预,具体内容为: ① 麻醉方法与体位摆放。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主动与其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不安心理;在病人的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并在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留置,配合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气管内全身麻醉,留置好导尿管;与手术医生核对病人的个人资料,并进行手术体位的摆放;采取健侧卧位,在病人腋下、腰下垫置海绵,并在其骨盆处使用骨盆固定器进行固定,在病人双膝间垫置软枕,确保手术体位舒适、手术视野充分暴露。 ② 仪器设备连接。主刀医生站在病人背侧,显示器放在病人健侧头部位置,以便医生边操作边观看;消毒铺巾之后,将摄像镜头、气腹管、超声刀、冷光源以及冲洗管连接好,使之进入工作状态;将预热好的生理盐水导入手术台上的保温瓶中,并对腹腔镜镜头进行预热。 ③ 术中病情变化观察。对病人进行动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测定等,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在必要时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按照病人血氧饱和度指导病人用氧;检查各种仪器的工作状态,随时了解手术进程,根据手术开展情况及时补充术中用物。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可视化流程图,具体内容为:① 专业培训。邀请泌尿外科专家、手术医生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新手术与疑难手术的术中配合,使相关人员了解手术要求、注意事项等知识;对于手术室新进仪器设备、医疗器械等,安排工程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附带仪器或医疗设备的操作说明,确保其正确掌握操作步骤。 ② 设计制作。由质控员和专科组长按照以往记录进行资料整理,将不同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的用物与器械尽可能地罗列出来;结合手术步骤,使用流程图的形式,将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阶段需要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对应配合的重点、注意事项等纳入方框内。将各类腔镜手术需要的用物分别进行集中拍照,在每件用物上标注名称,并在照片右下角标注总用物件数;拍摄并收集手术体位的照片,将其合制成 A4 纸张大小。 ③ 改进。针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等,及时将此类信息传递给质控员,然后在可视化流程图上进行修改。 ④ 实施程序。洗手护士主要负责手术台上所需要的物品供应、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医疗器械清洗与封包等工作;巡回护士主要负责进行仪器设备的摆放和调试、体位摆放与更换、术中病情观察等工作。

1. 3  观察指标

① 手术操作配合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用物准备完善、体位安置恰当、术中配合有效以及医生满意,观察并记录以上指标的情况。 ② 采用医院自制感染控制质量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感染控制情况进行评估。问卷包含 4 个维度,即手术室空气质量、物品质量、消毒质量以及医护人员操作质量,每个维度评分均为 0~25 分,总分为 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感染控制质量越好。③ 观察并记录术后感染事件与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情况。 ④ 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 0 行统计分析,感染控制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均(x ± s )表示,进行 t 检验;手术操作配合效果、术后感染与安全隐患事件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 % )表示,进行 χ 2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用品准备完善、体位安置恰当、术中配合有效以及医生满意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

3讨论

虽然腔镜技术优势明显,但手术存在一定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失血、心律失常等多重风险  。我院提及的护理敏感指标结果中,依据重要性占比,分析具体情况和手术室条件,运用积极护理措施,将病人围术期各项指标调控于正常范围,比如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恒温箱加温冲洗液及输液液体、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皮肤消毒液的加温、数字化水暖手术床及水暖毯的应用、应用术中标本收集器及截石体位的安置等改善“术中保暖”指标。在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过程,每个系统及治疗设备特性差异显著,而在设备工程师协助下,帮助医护人员熟悉水冷装置、影像系统、图文工作站、气腹机、粉碎机、冷光源、高频电发生器、循环灌注泵、弹道碎石机、激光发生器等设备清洁、保养、管理、操作方法等相关现代泌尿外科的先进技术 ,强化宣教与培训。为便于提高病人配合度及依从性,加强对导尿管和体腔引流管的护理,禁止扭曲受压,时刻观测引流液、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也与减少尿路感染等紧密关联。针对研究中得到的独特敏感指标,利于护士迅速区分防护重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将可视化流程图应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的手术护理中,能够提高手术操作配合效果,改善临床感染控制治疗,并且降低病人术中感染与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病人术中出血量,使其尽早出院。

参考文献

[ 1 ]   卞伟峰,辛玲,伏瑜,等 . 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J ]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 , 27 ( 5 ):59 - 62 ; 67.

作者简介:徐蒙 女 汉 淮安市淮阴区 1993-1-3 大专 护理 淮安市淮安医院 泌尿外科 护师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