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刘焕丽

荆门市中心医院 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室在护理期间常见的风险,并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22年1月开展,在2022年12月截止,收集血透室6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依次通过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可降低风险事件率,患者对护理工作也较为满意。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室;护理风险;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

血透室是临床治疗重症疾病的科室,所纳入的病患一般是尿毒症、肾衰竭等患者,此类患者的机体功能差,肾脏失去过往的净化、代谢功能。在血透室治疗期间,采取的治疗方法可净化患者体内的毒性因子,维持患者的生命[1]。但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护理人员工作中,一旦管理不到位或者操作不当均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更好的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应针对性分析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及时处理其中的问题。本研究将我院接诊的血透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22年1月开展,在2022年12月截止,收集血透室60例患者展开研究,通过随机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5.43±3.52)岁。观察组:男女依次为19例、11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3岁,平均年龄(56.43±3.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血透室前,告知患者治疗前注意事项,并带领患者进入血透室,辅助医生为患者安置各个管路,在室内治疗期间,让患者有需求的情况下按下呼叫铃。

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先分析血透室护理常见的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因素提出护理措施。在风险因素分析中,第一项是环境因素,血透室的透析设备维修不到位,容易在使用期间发生故障,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增高。血透室应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若并未对血透室进行消毒处理,也没有合理对血透室内部进行布局,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第二,人员因素:血透室主要有医护人员、患者,长期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贫血问题,随着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治疗及护理期间的风险性随之增高。护理人员为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时,若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或者专业技术能力,护理工作质量将备受影响,医务人员无法对患者病情展开分析,缺乏风险评估及处置能力,也会增加风险事件率[2]。②针对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环境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血透室前,提前对血透室设备展开检查,主要检查线路情况,一旦线路损坏需及时维修。每天对血透室环境进行清洁,确保血透室环境干净整洁,并对血透室内部进行灭菌或者紫外线照射,血透室床位应间隔一段距离。在人员管理上,血透室应当有严格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学会检查患者机体功能的办法,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科室对护理人员技能进行培养,使血透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使用方法,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从而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展。

1.3观察指标

①风险事件率:感染、脱管、堵管。②满意度: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展开满意度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标准差,%代表技术资料概率,分别通过t值及x²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分组

n

感染

脱管

堵管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对照组

30

3(10.00)

2(6.67)

2(6.67)

7(23.33)

5.534

P

0.023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

12(40.00)

17(5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0(33.33)

12(40.00)

8(26.67)

22(73.33)

4.675

P

0.031

3.讨论

血透室的操作技术复杂,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透析各个环节都容易发生风险事件,但并非所有的风险事件都无法避免,护理人员采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关注患者的病情管理及评估,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结合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这对整体风险管控都有很大的帮助。风险管理模式在环境及人员两个方面进行管理,根据血透室日常护理行为采取相关的护理制度管理,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让患者认识到日常管理期间应当注意的问题

[3]。科室管理人员在护理人员培养期间,也要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环境风险识别能力,让护理人员有能力对风险事故进行评估,并提前识别风险因素。血透室也要规范性管理,设置相关的奖惩制度,让护理人员注意细节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从根本上确保患者的安全性。从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风险管控效果好,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对此,在血透室风险管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少霞.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用于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名医,2021,(04):189-190.

[2]刘彬. 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86-87.

[3]高雪芬. 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管理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