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裴文婧

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植物景观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显著。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的设计方式也彰显出城市的文化主张。为充分保证城市公共空间植物设计的效果,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以增强景观的美观性,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享受,而开始注重精神文化追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基础设施,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社会交往、观赏康体、科普教育的重要活动空间。园林绿化不等同于植树造林,而是一个从设计到施工、管养全生命周期的艺术创作过程;其中,植物配置就是这一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园林绿化中,其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植物配置是利用其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按园林绿地功能要求,将乔木、灌木、花卉、藤本植物、竹类、草皮和地被等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园林景观特色和生态功能。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在景观构图、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形成合理配置;二是考虑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如与建构筑物、园路、山石和水体等之间达到协调统一的配置。

1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与艺术原理,采取多种不同植物组合的方式打造优良的景观效果,以此全方位展现植物形体、色彩和线条打造的独特美感,凸显不同的艺术特点及空间效果。

2植物配置原则

2.1适生性与人文性

根据立地条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生性强的绿化树种,保证植物能良好适应栽植地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充分发挥其绿化景观效果。通过选用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社会风情等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譬如,岁寒三友松、竹、梅适宜栽植在学校等文化教育单位;而苍松翠柏则多列植于陵园道路两旁,体现庄严肃穆、万古长青的文化寓意。

2.2功能性与经济性

植物配置应满足绿地功能,依据绿地性质、环境特点和人文需求,起到遮阴、降噪、滞尘、净化空气、愉悦心情、康体养生等功能;同时,植物配置还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化的经济性,通过选用成活率高、耐修剪、易养护、耐干旱、抗性强的本地树种,来减少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成本。这里的经济性是指建设节约型园林,不等于低价。

2.3生态性与多样性

植物配置要坚持生态优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以“乔、灌、草、地被”相结合,运用生态学理论,形成多层复合型绿化,打造各具特色、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性相辅相成,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只有使其多样化后,才能构成长期稳定的生物群落或是生态系统。因此,植物配置要注重物种多样性和配置形式多样化。

2.4艺术性与景观性

植物配置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而是精心挑选出的植物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绿化形式美、四季色彩美、空间意境美。植物配置时应根据绿地的功能和性质,按美学原理,注重植物空间的意境营造和人们的赏景需求而进行艺术搭配,以突出植物四季色彩的灵动变化,展现景观的艺术美,打造使人愉悦、舒适且富有诗意的景观。

2.5统一性与协调性

植物配置要遵循统一协调原则,主要体现在通过配置手法、色彩、体量上的统一协调,形成统一的景观风格。在此前提下,做好整体与局部协调、局部与局部间的协调、植物与建构筑、山石、水体、道路之间协调,协调好相互之间的比例和色彩关系,以及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2.1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市政广场通常设于城市主轴线上,雕塑和建筑物通常坐落于主轴线的中心位置,且广场的面积相对较大,视线效果较好,具有优良的可达性。市政广场主要采用硬质铺装的设计和处理方式。在节日期间,为彰显气氛,时常设置临时性的花坛组合,结合广场轴线布局采取不同的种植模式。中轴对称则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式,能够全方位展现标志性建筑物,也可彰显建筑的特点和气势。市政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及建筑较为常见,可在广场上设置大型的雕塑,以此满足大众的欣赏要求,且车辆无法通行,营造了更加安静的氛围。公共活动广场是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交通条件便利。同时,广场上的群众数量较多,公共活动广场空间分为不同类型,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较强,也可合理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科学划分和组织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要求,也可减轻不同活动空间相互间的影响。在公共活动广场中主要使用开花植物构成的花坛或花镜。商业广场的形态空间及规划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为市民打造优良的购物、休闲环境。设计人员需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和优势,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为居民打造更加舒适和清凉的广场环境。选择植物时要以易于成活,耐阴性较强且富于季节变化的观花、观叶植物为首选。将植物景观与休闲设施融为一体。以不同植物划分不同的空间,这样也可优化城市建筑的视觉效果,增强植物景观与广场的协调性。

2.2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中设计植物景观的作用尤为显著。首先,可改善城市环境,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释放的废气。植物景观能够过滤和净化空气,也可增强环境的美观性。高层建筑和硬质地面间合理种植植物与花卉能够增强空间的观赏性,为周边的居民打造优良的视觉体验。植物景观的安全导向作用也不容忽视,优质的植物景观能够起到引导车流、防风防雪的作用。在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全方位考量街道的功能和用途,选取不同的植物景观设置模式。商业步行街要凸显商业性,在植物景观布置中可选择低矮的植物,且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人行道旁设置的植物景观主要起到遮挡和欣赏的作用。为此,可选择高树和草坪及花丛搭配组合的方式构建植物景观。与此同时,设计中需全方位考量植物生长的特点和习性,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3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于生态交错带状景观,凸显绿地的开放性和生态性。滨水植物景观是在水岸线区域,基于艺术构图原理,不同植物依据特定的形式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滨水空间植物设计平面布置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划分不同的空间,设置不同密度的林带,以此创建滨水绿化架构,科学设置密林群落和疏林草地,形成明与暗、疏与密的鲜明对比。再者,高度重视林缘线设计,打造大开大合的滨水空间。且使用饱和自由的曲线,林缘线不可与水岸线在同一个平面,以此丰富空间的层次。立面构成中,不同高度的乔木群树冠构成了立体的轮廓,使用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处理方式,彰显立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在中央区域设置大型乔木层,四周设置亚乔木层,外围部分则可设置灌木层,充分体现林冠线的动态变化。不仅如此,还可选择多种冠形不同的树种,进而打造不同形式的林冠线。选择植物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水边绿化植物应具有较强的耐水湿能力,并选择分支自然,枝条硬度较小的树种。驳岸绿化设计中可选择耐阴性强且喜湿的花草,与山石小景辉映成趣。

结语

总之,设计人员需要在准确把握城市公共空间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特点及生态学原理,加强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模式,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以此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冉临春.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研究[J].科技风,2018,(10):95.

[2]李旖旎.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J].北京农业,2016,(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