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交付品质履约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EPC项目交付品质履约风险控制

赵文峰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构建一个工程可交付成果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非常重要:单独跟踪和控制工程可交付成果、整合成本和进度功能、明确确定不可接受性能背后的原因、证明工程可交付成果的影响、工程其他阶段的交付成果。

关键词:PEC项目;交付品质;履约风险控制

引言: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往国内大型企业的技改项目采取较多的是EC方式,当前各行业设计单位采用比较多的工程总承包方式是EPC,即总承包商完成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开车)服务等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融合,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

  1. EPC项目合同模式与交付品质关系

市场上EPC房建项目发包模式根据项目类型及发包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项目定额计价,整体上下浮动;第二种类型,项目总价包干,其中基坑支护类、桩基类等部分分部分项综合单价计价,按实结算;第三种类型,项目全专业建筑面积平米包干,按建筑面积结算;第四种类型,项目建筑实体部分建筑面积平米包干,其他分部分项综合单价计价,工程量按实结算。EPC房建项目发包时,项目仅完成项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投标单位根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图纸进行投标成本测算,无论项目以方案设计图招标还是以初步设计图纸招标,设计深度均未达到可进行详细成本测算的水平,而第四种模式需要有较深度的初步设计图纸作为支撑,才能进行详细的价格分配,因此EPC项目基本采用第一、二、三种模式招标。第一、二、三种计价项目,以中标总价或初步设计概算为总价控制标准,项目各专业设计品质标准可调整空间较大;第四种计价项目,各专业设计品质基本进行了价格分配,即以总价为控制标准,又以平米单价及分布分项单价为控制标准,设计品质可调整空间不大,但因前期测算深度不够,往往造成后期进行各专业价格调整的需要。

  1. 交付品质面临的风险

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主要目标:一是为了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不断优化的目标;二是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脱节的矛盾,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实现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三是使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EPC总承包单位是工程责任的承担人,进行设计标准分配是在满足国家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质量、安全、使用功能等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建设单位需在此责任主体明确的前提下进行EPC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方能实现不断优化的目标。但由于大部分建设单位思路尚未转变,对于EPC项目的管理深度仍想按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思路进行,或认为EPC总承包单位进行优化时,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在EPC总承包单位优化过程中制定各类制度、标准,阻止或阻断EPC总承包单位优化的实现路径。然而因在EPC模式下建设单位人员配置及管理深度无法实现按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的深度,这就造成了因建设单位管理“深度”过深,EPC总承包单位无法进行建设项目优化,进而产生交付品质无法达到最优的风险。EPC总承包单位作为成熟的设计或施工企业,具有成熟的管理制度,明确的管理标准、流程,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在责任主体明确的前提下,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有相应的底线管理标准,因此EPC建设单位应根据EPC项目特点敞开优化路径,才能实现各专业成本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 交付品质控制

各方责任主体各自承担各自的工程建设责任,因此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或管理各环节中,仅会从对自身有利角度出发进行项目管理,这就造成了会为了“更”安全而提高安全参数,顶格或超规格设计,最终造成工程不必要的浪费。EPC模式下,EPC总承包单位既要承担工程全部责任,又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这就推动了EPC总承包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在总价控制的前提下,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的规范下,通过不断优化不必要的投入,合理地规划项目各专业设计,保证质量,降低不必要成本,同时增加对工程品质的投入,实现EPC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优化,进而实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项目建设单位、运营使用单位对项目最直观的评价来源于项目交付品质,而建设单位、运营使用单位的评价决定了EPC总承包单位在此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的大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来源于市场对成果的评价,通过现场循环市场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基础,总承包单位对EPC项目的管理主要目标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有总价控制的基础上,EPC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目标是一致的,打开优化路径,是实现交付品质的最优控制措施。当EPC项目优化路径打通后,EPC总承包单位需要从专业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项目交付品质,具体措施包括聘请设计咨询单位对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设计指导、成立公司级设计管理团队对项目设计进行把控,通过引进各专业深化设计团队,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分析运行效果等。具体控制流程措施为:

(1)概算清单梳理:因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财审批复清单均是以设计深度不深的方案图或初设图纸进行的测算,EPC总承包单位需在项目中标后,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设计任务书等重新梳理项目概算清单,根据初设图纸估算工程量,形成较为真实的初步设计概算。(2)对方案图或初设图审图优化:根据初步设计概算,聘请专业咨询单位或专家,对初设图纸审图优化。

(3)制定施工图合理控制指标:根据优化方向及项目情况,制定适用于本项目的控制指标,开始施工图设计。

(4)根据控制指标,重新进行设计概算测算,通过测算结果,调整各专业投入标准。

(5)根据调整后的投入标准调整施工图,进行各专业深化设计、专项设计及定版定样。EPC总承包模式责任主体清晰、责任范围清晰,无论是建设方、代建方还是EPC总承包单位,都需要从此种模式的目标出发,思考项目的管理深度与标准。

建设方或代建方管理过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EPC总承包单位管理深度不足则会产成项目无法交付或交付品质无法达到合同目标的风险,无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单位在EPC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深度及范围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标准,需要所有建设项目的参与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建立完善、清晰的管理标准,是未来EPC项目健康发展运用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结束语:随着项目建设EPC总承包方式的普及,作为总承包商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公司应该加强内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培养项目管理人员,提高业主认可率。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统一认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准人资格要求。建设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环境,避免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建设单位、总承包方、政府部门等各方面应以积极的心态协力解决问题,加快EPC总承包方式的发展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司博.浅谈施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9):44-46.

[2]田浩,荣丹.核电工程总承包下系统设备采购包采购管理优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2):55-58.

[3]何巡军.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开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浅析[J].四川建筑,201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