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融合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融合及实践

王玉丹

广东科技学院

摘要:“五育”并举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深度融合,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融入五育的各个领域,构建有机的融合机制,形成立德树人的新格局。阐述“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形成的历史和内涵,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构建两者融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知行合一。提出构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制,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关键字:“五育”并举;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融合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认真贯彻省市级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经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改善辅导员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准确把握“五育”并举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将德智体美劳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立德树人的新格局,构建有机融合机制,能切实改变目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不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融合

(一)“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内涵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智、体、美、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现代化的教育要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

五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保证;智育为各育提供认识基础;体育是各育的机体保证;美育劳动教育是将德、智、体充分展现和运用的主要途径。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目前,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成熟,国内外也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研究表明,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标。危机干预强调迅速减轻个体的应激反应,使应激者各方面功能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到危机事件前的水平,甚至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心理危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系统的心理干预无法提前预知,因此,心理干预只能在危机产生后及时发挥作用,这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之处。

(三)“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融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邮寄融入德智体美劳的各个领域,形成立德树人新格局,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全面培养体系和融合机制,着力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以德育为引、智育为保障、体育为载体、美育为增色、体育为平台、劳育为补充,多措并举、内外联动,逐步构建“大思政”育人的新格局,切实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推动育人实效。

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心理危机干预融合的意义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五育并举”大思政治工作体系的创建,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诉求,更是盘活整个“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关键。

王国维在讨论教育宗旨时,将“完全之教育”分为心育、体育,其中心育包含了德育、智育、美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品德方面的问题,在道德教育方面出现了“心理-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仅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以德养心,以心育德,德心共育,德心交融”的教育形态。将“五育并举”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应用于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源于育德品质与育心品质的内在共生性,二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三、“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制

新时代高校探索“五育”并举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制,是指结合“五育”的时代特征,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新路径新机制,强化“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联系,从而推动高校更好地发挥五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一)立德主体多元化,使心理危机干预“活起来”

心理教育课程的产生是现代教育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注重发展人的心理潜能以及人的整体发展、主动发展的结晶。心理教育的根本在于活动,脱离了活动,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也只有在活动情境中心理教育才会产生绩效。

(二)增智渠道多样化,使心理危机干预“实起来”

构建一套可实施、可见效、可复制的二级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育人模式,形成点-线-面相融合,院-师-生辐射全员的心理工作新格局,力争实现心理工作四大转变:即心理工作从防到疏的转变,从经验到成果的转化,从成果到科研的突破,最终实现从底线工作到育人工作的质变,使心理危机干预“活起来”。

(三)强体方式日常化,使心理危机干预“动起来”

心理教育要坚持大教育观,注重用好社会大课堂,将心理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体育运动为着力点,提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给心理教育注入更多生命力与活力,高校依托心理主题讲座、“唱出我心声”主题班会等开展系列体育活动。

(四)美育途径创新化,使心理危机干预“热起来”

心理教育是美育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为审美教育奠定心理基础,随着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会不断激发心理品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完善。

(五)劳动活动实践化,使心理危机干预“做起来”

劳动有助于心理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劳动观念、习惯、能力的养成,因此,劳动与心理教育是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现状,构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明,晏丽娟.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44-247.

[2]李庆九.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兼谈高品质学校的核心指向及其行动方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29):8-13.

[3]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1):89-96.

项目:科研项目“五育并举与育人专项”: “五育”品质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积极效应研究GKY-2021KYWY-10